同气相求原理是宜居环境策划布局之最高原则
A!([k}@=j 借本栏目的流畅气韵,宜居环境的理论与操作已有多篇文章与读者见面,但宜居环境理论与操作跟现代的房产策划、室内的装饰艺术有何区别?此问题不提出会使人产生不少的疑问。简言之,宜居环境的理论与操作跟现代房产策划、室内的装饰是兼容,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但宜居环境理论与操作高于现代策划、室内的装饰艺术,宜居环境的理论与操作重在于居住者的富贵、健康、道德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策划与布局,其理论与实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性原则。但问题的本质是宜居环境理论与操作怎么能与富贵、健康、道德文化修养相联呢?说明此问题必须阐明《周易》书中的一个大原理内容,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论而失去“和谐吉祥”之文化氛围。
&kR +7 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存在着科学问题,西方的不少学者都坚定地认为,中国近代史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中国没有产生出西方近代科学,中国传统文明中缺乏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就引一位在西方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来说明这个观点。荣格是瑞士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早年从教于苏黎士大学,曾担任苏黎士大学神经病诊疗所的高组长医生,是西方著名的一代心理学大师。他说:“几年以前,当时的不列颠人类学会的会长问我,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如此聪慧的民族却没有发展出科学。我说,这肯定是一个错觉。因为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只不过这种科学的原理就如许许多多的中国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荣格根本否定了科学只能有一种形态的观点。他所说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是指建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认识选择存在根本差异,它们是产生不同科学形态的基础与原因。荣格指出,西方科学以因果律和实验方法为主要基础,而中国人则着力研究自然状态下的规律,因而各自建立了不同的科学。这一见解十分精辟。中国人研究的各类科技感应,都是在没有人为限制的情境中出现的事物。《周易》经传、孙子兵法、中医藏象经络学说、气功养生、中国生态农学、中国环境风水学、中国灾害等等,都是相关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所现规律的研究。老子说:“道法自然。”这四个字乃是对中国科学精神和中国科学方法的最高概括。
+*dG'U6 《易经》上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易经》的这段话很重要,它是我们运用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个前提,即要求我们树立一个“同气相求”的观点。“同气相求”是指出气类相同的事物会产生相动相求的运动。这显然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另外一种相应相通的作用。这种作用形成一种推动力,使各种事物向着自己的同类靠拢。《易传》又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与“物”并称,同指四面八方、各式各样的事物。《易传》认为一切事物同则相聚,类异则相分。
'A0.(a5 中国古代学者认为,事物之间相互通应的关系,由气沟通,由气推动,受到一定客观规律的支配,并非有什么鬼神作崇。必须明白的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气”,决不同于西方科学和哲学所说的“实体”或“物质”。由于西方科学的强大影响,一说到“气”,人们就很容易很自然地想到空气、水气、进而想到原子、粒子、甚至物理场。其实,中国古代学术所说的“气”完全不同于现代物理学有关物质形态的概念。根据中国古代文献的论述,气既是物理存在,同时也是生命的存在、灵性存在,而且能够表达各种各样的信息。无论物理的、生命的、社会的、心灵的,各类性质的信息,无论意象的、抽象的,各种形态的信息,都能通过“气”来传递。总之,气有可能连接各种类型等级的事物,并且具有全面的综合的信息功能,因而能够通过气的作用实现各种水平各种性质的同类事物的相互召引,相互感通。
8>Y 西方心理学大师荣格,正是理解到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同气相求”的原理,他提出了个人精辟的观点:
/Iwnl 《易经》彻底主张自知,而达到自知的方法却很可能百般受到误用,所以个性浮躁、不够成熟的人士,并不适合使用它,知识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也不适宜。只有深思熟虑的人士才恰当,他们喜欢沉思他们所做的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物。
|5uvmK 《易经》的精神对某些人,可能明亮如白昼;对另外一个人,则 微如晨光;对于第三者来而言,也许就黝暗如黑夜。不喜欢它,最好就不要去用它;对它如有排斥心理,则大可不必要从中寻求真理。
gW{<:6}!* 宜居环境的理论基础是“同气相求”原理,必须在这个理论层面上来理解这个问题。最后,让我们用钦州灵山大芦村一名联来体现“同气相求”原理在宜居环境运用的伟大:
<kQ
5sG 一室太和真富贵
a[<'%S#3x 满园春色大荣华
!.\E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