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互联网】 《随州志》载:“咸丰十一年(1861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将领范立川率两万人攻克随州城,守军尽拆城外民房,修筑城垣据守,以牵制清军部分主力,减轻驻守武昌、安庆太平军压力。三月初一,随州知州严澍寿、戴曜堂督率乡勇数百人及清军攻城,太平军出城与之在北门外对阵,经过一天鏖战,戴曜堂力竭阵亡。” aNn <NW
历史上的任何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真正遭受苦难的是老百姓。正所谓“兴百姓苦,亡亦百姓苦”。太平军“尽拆城外民房,修筑城垣据守。”待“克复州城,城内民房焚毁几尽”。由此看来,当时城中的百姓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戴九此战表面上看似乎是义举了,所以有“戴曜堂殉难后,远近闻之无不扼腕,题请入祀昭忠祠,世袭云骑尉”。戴九死后有如此殊荣,也算是死得其所了。而实际上,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革命的运动,首先冲击的自然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戴九是鄂豫边界最大的大户,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亲率家兵奔赴战场,与太平军进行生死较量。戴九与太平军的矛盾实质上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而且当时的情况是,清政府经过多年与太平军的酣战周旋,已经精疲力竭,没有多少力量与太平军对抗了,于是就允许地方乡绅组建民团与太平军抗衡,戴九就是其中一例。从此种意义上看,他的“战”与“死”就远没有那么伟大了,历史的记载往往是统治者的记载,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戴九与太平军厮杀的功与过,我这里暂不去评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确实为一方百姓做过一些好事,所以他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历史昭示我们:任何人一个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动机,只要曾为人民做哪怕只是一点好事,人民就会感恩戴德,就会永远记得他。由此可见,人民是多么的善良啊。 (z ;=3S
民间还有传言说:戴九千岁阵亡后,被当时的太平军割下首级,悬挂于城门示众,后来尸身虽然被抢回来了,但头却一直未能找到。据传,戴九千岁的坟墓里的人头是用金属铸造的,如此结局确实是很悲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