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弥勒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刚宝石,然能映蔽一切胜妙金庄严具,亦不弃舍金刚宝名,亦能遣除一切贫穷。”】
善男子,譬如金刚宝石破碎了,但是能映蔽一切胜妙的金庄严具,也不舍弃金刚宝石的名称,并且能遣除一切贫穷。
这是举破碎金刚宝石为喻。“金刚宝石”即佛经中讲的金刚,也就是钻石。金刚是一切物质中硬度最大的,现代科学也说钻石是目前发现的一切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可以攻破其他物质,自己很难被攻破。金刚宝石价值昂贵,即便破碎了也极有价值,下面讲具有三个特点:映蔽他物、不舍名称和遣除贫穷。
“然能映蔽一切胜妙金庄严具”,它能映蔽一切胜妙的金庄严具。“金庄严具”即以金打造的庄严器具,比如金手镯、金耳环、金璎珞等。“胜妙”是极其殊胜,黄金是极贵重之物,因此极其胜妙。“映蔽”,藏文的原意是指光明方面被胜伏,比如烛光被日光映蔽,白天日光强烈,超胜烛光,就将其胜伏而覆盖,令其不明显。佛经中常说“映蔽”,也是这一含义,此处是表达金刚宝石价值超胜一切金庄严具,后来就用“映蔽”表达超胜、胜伏的意思。
金刚宝石即便破碎,也超胜一切金庄严具。这在现代也是成立的,钻石的价值极高,即便是破裂的钻石,价值也超过黄金。虽然黄金极其殊胜,在世间也是稀有妙宝,但相比钻石来讲还是不足,破碎的钻石价值超过黄金。
“不弃舍金刚宝名”,也不会舍弃金刚宝石的名称。宝石虽然破碎了,但还称为金刚宝石,并且价值连城。第一点是讲它超过黄金,第二点是讲即便破碎也不失金刚宝石的名称。
“亦能遣除一切贫穷”,也能遣除一切贫穷。金刚宝石极其昂贵,虽然破裂也还是价值连城,少少破碎的金刚宝就可以遣除贫穷,令人富有,具有这种功能。
这是以比喻的特点显明法的特点,非常善巧,这样在意义上就容易得解。下面讲意义。
【“善男子,如是发起一切智心金刚宝石,纵离修习,然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金庄严具,亦不弃舍菩萨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贫穷。”】
善男子,像这样发起一切智心的金刚宝石,纵然远离修习,也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的金庄严具,也不舍弃菩萨的名称,并能遣除一切生死贫穷。
这段是显明意义,将以上比喻对应到意义上,以法喻合说的方式做显示。要看到金刚宝石比喻菩提心,破碎喻指未作修习。
“如是发起一切智心金刚宝石,纵离修习。”“如是”是如以上比喻所说,“一切智心”是一切种智之心,即求证一切种智的心,也就是菩提心。所谓菩提心就是对菩提发起求证的心,菩提的根本在于一切种智,所以菩提心又说为一切智心。当然等起是为了利益众生,所谓“为利众生愿成佛”,这是菩提心的圆满德相,但名称上体现的德相是愿成证菩提,所谓“菩提心”或“一切智心”都是就成证菩提这一分来立名的,看不出利益有情的德相。虽看不出,但是包含于其中。因为名称要简洁,不可能体现所有德相,一般都就一分德相来立名。而菩提的关键在于证得一切智,所以就取求证菩提的德相说为“菩提心”,又可说为“一切智心”。发起了菩提心的金刚宝石,这是将菩提心譬喻为金刚宝石,显示其价值连城、极其稀贵。
“纵离修习”,纵然远离了修习。发起菩提心后没有修持菩萨万行,只发心不修行。这当然是过失,本来发心后应当修持菩萨万行,如果不修,那发心就成了一种空口承诺,有严重不足,比喻中说为“破碎”。虽然是金刚宝石,可惜破碎了,这代表有不足;同样,虽然发起了菩提心的金刚宝石,这非常好,可是不修菩萨行就有严重缺陷,好比宝石破碎了。
虽然不修行,还是极为殊胜,下面讲它具有三种特法,与比喻的三种特法对应:映蔽声缘功德、不舍菩萨名称、遣除生死贫穷。
“然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金庄严具”,但却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的金庄严具。这里将声闻缘觉的功德说为金庄严具,我们知道黄金虽然不如金刚宝石,但也很宝贵;同样,声闻独觉所证功德也极其稀贵,世间难有。生死凡夫根本无从希冀声缘的功德,凡夫都没有获证,一旦获证就成为圣者,长揖生死,所以声缘功德在世间中是极其稀贵的,就像金庄严具一样。虽然稀有,相比大乘功德就微不足道了。发了菩提心,即便没有修菩萨行,也超胜声缘一切功德,这就是映蔽声缘功德。就像金刚宝石,即便破碎,也超胜极殊胜的金庄严具。
由此确实能了解菩提心的功德,难思难量,即便唯有发心,什么都没做,已经超胜无学位的声缘果。修证小乘解脱道,即便获得无学果位,成为阿罗汉或独觉,其一切功德都无法与一个发起菩提心的人相较。只发起菩提心,还没有修持菩萨行海,这在大乘是刚入门,初学者,功德已经超胜声缘所证一切功德,由此看出菩提心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要欢喜趣入大乘。
“亦不弃舍菩萨之名”,也不会舍弃菩萨的名称。因为有菩提心,即便没有修菩萨行,也能获得菩萨之名而不舍。只有舍弃菩提心才会舍离菩萨之名,现在具有菩提心,即便什么都没做,还可以称为菩萨。就像金刚宝石虽然破碎了,也还是不舍金刚宝名,还称为金刚宝石。此处主要是取这一点说明只要有菩提心,没有其他功德也称为菩萨。
“能除一切生死贫穷”,能遣除一切生死中的贫穷。一个有菩提心的人,能像娑罗树一般出生无尽安乐果报,遣除一切生死衰败。就像破碎的金刚宝石能遣除一切贫穷一样,只要有菩提心,即便没有其他功德,也足以遣除生死贫穷。
发心后不具其余功德也有这三种特法,与以上比喻的三法对应,可以对照了解。从此教证不难明了,只要有发心,即便没有其余功德,也是菩萨。下面宗大师点明此关要。
【此说虽未学习胜行,然有此心,便名菩萨。】
此经是说虽然没有学习菩萨的殊胜大行,但只要有菩提心,便称为菩萨。
这是点出以上教证的关键,由此不难说明大乘入门是菩提心,只要有菩提心,其他不用管,就称为菩萨而入于大乘。
恭摘|归乡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