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黎川洲湖风水故事
手机 :15005015333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143075
精华: 0
发帖: 71
威望: 25 点
金钱: 69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 点
在线时间: 449(时)
注册时间: 2013-09-04
最后登录: 2014-0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05 10:20

黎川洲湖风水故事

洲湖溯源
  洲湖,洲湖,洲湖与非洲无湖;船中有洲,巨“船”泊焉。名实相悖耶,名实相符耶?
  初见“洲湖”这一村名,我们不禁怦然心动,大凡江西的地名带“坑”,带“溪”字的较多,何以地处武夷山脉半山坳中的一个小小的村落会冠以这么响亮的名字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访了村中上了一定岁数的老人,踏遍了洲湖的山山水水。谁会想到“洲湖”这个地名隐藏着这么多人事沧桑,昭示着许多历史风雨呢?谁又曾想到“洲湖”这个地名隐喻了当地人放眼四海的开阔胸襟呢?
  很久以前,在黎川县东北角的深山丛林中有一个叫做石门寨的地方,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内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石门寨位于赣闽两省的交接处,向东翻过牛田隘,向南经过衫关可直达福建的光泽,历来是政府控制的盲区。不知什么时候,陈姓举族迁入,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子孙。由于山高地远,交通阻塞,政府的力量鞭长莫及,陈氏在这里不当苦役,不纳税粮,过着有如世外桃源一般怡然自得的生活。若干代后,陈氏族运昌隆,人丁兴旺,他们自称“上下中三陈,万事不求人”。大约明朝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石门寨成了武夷山脉一带无业流民苦苦追求的天堂,此时的寨主陈伯寨勇猛彪悍,义薄云天,对投奔他的人不分贵贱,一并吸纳。石门寨的名声越来越大,前来投奔的人也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明政府的军队将这里团团围住,象铁桶一般。傍晚的夕阳如血一般鲜红,寨民和政府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山谷内尘土飞扬,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杀红了眼的人们挥舞着大刀长矛,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和惨叫声在风中交织。人儿,一个个倒下,鲜血从他们的体内喷涌而出,流进了他们身下的土地,淌入了无言的小河,慢慢地,山包红了,河水(从此以后,小河改名为红河)红了,夕阳黯淡下来了。
  据当地人讲,经过这次兵难之后,石门寨的人所剩无几,就是幸存的人也迁徙他乡。若干年之后,大约是清朝康熙年间,黄氏家族为避三藩之乱,迁入此地,再过若干年,邹氏也接踵而至。黄氏迁入后,在开基祖征及公及其子孙的苦心经营下,到清朝中期,黄族家道中兴,读书仕宦,层出不穷;外出经商,代不乏人。黄族家财庞大,已非陈氏和邹氏所能相比。那时,黄氏的田产多啊,多得连黄氏的后人都说不清,他们只隐约记得,现今洲湖边上湖坊,厚村两镇,福建的光泽,邵武两县都是黄氏的田地房产。也就是在此时,石门寨改名为洲湖。至于得名原因,大概是由于当地的地形所至吧。洲湖村和群山环绕,或一盆地,而该村就位于盆地的中央,经常出外经商的洲湖人很自然地就把山与洲和盆地和联系上了,想到这一点,洲湖人在这个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修建船宅——大夫第,也就不足为怪了。黄氏家族的繁荣昌盛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与此同时,一些小姓如彭、熊、吴等也相继迁入。现在,洲湖村成了一个由十个姓,多个自然村构成的行政村,而黄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罢了。 洲湖为洪帮秘地说
1644年,八旗军队顺利入关,建立清王朝的摧枯拉朽迅速扫荡了明朝残余部队,然而,来自汉族内部的或明或暗的反抗斗争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其中洪帮的斗争就因时间长规模大让清朝统治者深感头痛。洪帮是一个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帮会组织。清朝初年,他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部省区,后遭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后,转移至江西抚州地区。
洲湖故事
  一栋深藏玄机的船形古宅,一批别具一格的黄氏经营,演绎出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如能遇一文士,把这事迹铺叙出来,做一部仫官野史,也是千秋佳话”。(《镜花缘》第五十回)《春秋·公羊传·隐公年》云:“所传闻异辞”。真也好,假也好;实也好,虚也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美丽的谎言,也能给人快慰与启迪。
故事之一:买地皮
  这个故事发生在道光年间,可今天的洲湖黄氏子孙还能娓娓道来。
  话说159年前,黄氏在建造船宅——大夫第时,在尾部大约十四、五米长、两米多宽的地方,正好要占用陈氏一块地皮。按说黄氏这是一广开商路,家道中兴,族藏百万,富比王侯,要买这一弹丸之地自然不在话下。于是黄氏族长来到了陈氏族长的家,陈氏热情上茶,礼数有加,不失族长身份。黄氏也直接了当,开门见山,提出了买地的要求,并说:我用银圆铺地,地有多大,付多少银元,我就出多少钱。本地碰到如此大地主,陈氏为其咄咄逼人之势趋势,趁机赚一笔,发点小财,两姓也就互不亏欠。可陈氏并不把黄氏的财大气粗、不可一世放在眼里,微微一笑,说道:“想必黄兄也知道,最近我们陈姓一孝子中了举人。如果陈姓现在还卖地,传出去,不知外人会怎么想。这样把,如果你们需要那块地的话,那就算是送给你们黄姓好了。再说陈姓人多地广,这么一块小地还不至于送不起,如不嫌弃,你们就到上面盖房。”原来,在洲湖,黄氏虽然在钱财上无人敢与之攀比,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可陈氏自迁至洲湖就有“上下中三陈,万事不求人”的势力。如今虽然无往日威风,可新近中了举人,而黄氏则名落孙山。在这“盛况”之时,陈氏自然要昂首挺胸,不甘示弱。黄氏再想说什么,陈氏也只坚持只送不卖。愤怒之极,黄氏拂袖而去。以后盖大夫第时,虽然感到万分恼怒和遗憾,宁愿缩改原图规划,不建花园,也坚决不沾陈氏一分一厘的地皮。所以今天我们从高处看到的船宅,并不是很完整的船宅,而是在尾部略缺了一角的船宅,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见证。
故事之二:晒银圆
  船宅主人亦农亦商,企业经营有方,有良田百顷、店铺24间,分布在赣闽两省,每年收入颇丰,常有独轮车送银圆回家。
  某年春季,绵绵春雨之后,天空放晴。有一天,船宅主人心有悟,突发奇想,叫来几名长工,要他们将家里存放的几箩筐银圆抬到前院去晒干。出晒前,因银圆太多,不便计数其数量,只好用秤称其重量,以便核收。长工们按照东家的吩咐,将银圆抬至前院,铺开晒垫,将银圆均匀地洒在晒垫上晒。
  第一天,夕阳西下,长工们收拾银圆入箩筐,东家亲自验收。大秤一称,斤两分毫不差,东家惊奇,说:“嗨,这一天,一点也没有晒干,明天再晒。”
  第二天,长工们又将银圆抬至前院去晒。傍晚验收。还是分毫不差,东家不满意了,说:“怎么一回事,三个两天,也没有效果,明天继续晒。”
  第三天,长工们在家银圆抬至前院去晒干。傍晚验收,还是分毫不差。东家微怒,指责长工们说:“你们是不是偷懒,没有抬出去晒?”并严厉要求长工们一直晒下去,要晒干到原重量的八成做罢。
  面对东家的怒责,无可奈何地长工们急中生智,私底下议定,瞒着东家,每人每天各取少量银圆,兜在裤袋里带回家。
  第四天,晒罢验收,总算轻了少许,东家脸上始露笑容。
  第五天,第六天……长工们如法炮制,银圆的重量渐渐减轻,终于有一天,银圆的重量减到八成,大功告成,主佣皆大欢喜。
  这就是在洲湖村流传了百余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船宅主人晒银圆的故事。有趣吗?好笑吗?
  银圆要晒干吗?银圆能晒干吗?东家愚昧吗?长工贪滑吗?否否否!为此,我们采访了黄氏雍支黄国进先生,他的表述和解释,令我们渐入一个新的境界。古人云:师出有名;无工不受禄。殷实好善的东家有心资助憨厚辛劳的长工,巧布迷局,别出怪招。其用心之良苦,世人皆知;其善意之恶作剧,今人可谅。
故事之三:悯长工
  民国年间,某乡村有那么一位姓周的财主,阴险毒辣,为富不仁,背地里人们称他为“周扒皮”。周扒皮对长工们非常刻薄,约定长工们鸡鸣则下地干活。不仅如此,他每到半夜便溜进鸡舍,学公鸡啼明,引发全村的公鸡鸣叫,以达到延长长工们劳动时间的目的。这是小学语文课文"半夜鸡叫"中的一段情节,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小学生。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小高玉宝的东家学鸡叫,船宅的主人晒银圆。同样的滑稽,异样的用心,我们已经见识过了,毋庸置疑。下面我们要讲述的是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
  洲湖是一块宝地,富人多,打工者也多。富人中有两家特别突出,一家是晒银圆的黄氏后人,秉承祖宗遗风,在饮食、劳作、工钱等方面,都善待长工,主佣和谐,效率也高。另一家对待长工很刻薄,既要马儿长跑,又不让马儿吃饱,长工们当然很不愿意,总不致于将东家堵在鸡窝里臭打一顿,但逃工怨言还是免不了的。
  “晒银圆”的东家我们是刚见识过了,他的聪明,他的怪招让我们后人也自叹不如;他的好心,他的善良也永远激励着我们。“晒银圆”的东家不在了,而他的精神却仍生生不息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话题转到一个有田百顷、长工百人的黄氏大富豪家中。
  某年夏天的农忙时节。太阳毒辣,天气格外的酷热。可对于种庄稼的人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他们一年四季的真实写照,因此即使在此时节,我们仍到处可见在酷暑下从事劳作的农民和长年累月为人打工的长工。
  话说黄氏的长工们也正在天里头干活,由于劳动强度大,长工们不得不干一会儿,又坐在田埂上歇一会儿。按说这也是常理之中。可是偏偏就有好管闲事之徒,心眼极坏,跑到那里告刁状。说黄氏的长工们怎么不干活,怎么偷懒,还坐在田埂上休息。好不容易等她说完,黄氏问道:“你说他们在田埂上休息,他们坐在谁家的田埂上?”
  “当然是你家的了。”
  “坐在我家的田埂上,又没有妨碍你的事,你管得着吗?他爱坐多久就坐多久,我的长工我自然会管好,不用你瞎操心,有空还是先把自己管好吧。”
  那人“自讨没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天黑了,黄氏的长工们个个筋疲力尽地扛着农具回来了。黄氏还是像往常一样叫他们先歇歇,洗把脸吃饭。待长工们端起碗,却发现桌上比平时多了几道菜。
  告刁状的事传到长工们耳朵里,长工们虽然对那个人感到极为气愤,但是想到自己的东家如此厚待,心里感到万分的宽慰了。此后,长工们更加甘心情愿地为黄氏出力效劳,并且对黄氏愈加恭敬。黄氏主佣上下和睦,这也是黄氏家园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 据抚州的大槐树先生讲,洪门总帮就在南城峭石,在抚州就有四个洪帮秘地,其中临川靠茶亭方向的周原就是其中一个。
带着这种说法,赴黎川社会实践小组在洲湖查资料、做采访,以期能找到各种相关的证据。现在发现列举如下:
(一)巨富之谜
  黄徽柔是黄氏家族史上值得大书特写的人物,因为是他带来了黄氏家族的兴旺发达。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洲湖黄氏支谱上竟然没有他的传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当地有人说,黄徽柔靠贩卖皮油起家,然后从事典当经营,在黎川、邵武、福州、台湾开了20家店铺,聚起巨大的财富;有人说,黄徽柔是以贩卖食盐为掩饰,暗地里进行秘密活动(把洲湖建成洪帮据点)。
(二)数字之谜
  黄徽柔在发财之后,在洲湖的“肚眼”宝地建起了这座具有三进、九栋、十八厅、三十六天井、一百零八间房的大夫第。大夫第与洪门“仁义堂”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因为据大槐树先生讲,洪门“仁义堂”的所有房间都有 108间和设置一百零八张椅子,取梁山伯一百零八名好汉结义之意。船宅的一百零八间房和洪门“仁义堂”的一百零八间是数字的偶合,还是刻意仿造的?
(三)“冯”字字谜
  走进船宅就能看到一个800多平方米的院子,院子前侧有一块很大的照壁,上面有石灰涂抹的痕迹。据当地的王福顺老人讲,照壁上原来写着一个大大的“冯”字,字体暗红色,字体上飘拂的云彩,四下是起伏的波浪。船宅的主人姓黄,为什么要在照壁上写上一个如此醒目的“冯”字,这大概是船宅主人用心良苦,用“冯”字是取“洪”谐音吧。
  如此种种,均表明洲湖与洪门有着或多或少联系。由于我们在洲湖滞留的时间短暂,还没有找到文字上的证据,我们只好将在洲湖的所见所闻罗列出来,以资后来者明证之。

功慧万人  德泽四方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155758
精华: 0
发帖: 464
威望: 2 点
金钱: 108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6718(时)
注册时间: 2014-03-14
最后登录: 2024-07-07
沙发  发表于: 2014-03-22 23:20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风水故事≌≌ » 黎川洲湖风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