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392
威望: 1547 点
金钱: 3120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777(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16
楼主  发表于: 2019-04-11 06:10

0 因果

每一种性格,都是生命的无尽积累。









因果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是佛法中最根本、最基础的道理,不论信仰不信仰佛教,都得坚信因果。



不论相信不相信因果,它都在发挥作用。



1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为什么很多学佛多年的人,不但进步不大,反而还在退步?



平时说得很好听,给别人讲得很动听,但一遇到事情就做不到自己所说的那样,贪心、嗔恨心、妒忌心全出来了。



心里不平衡,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为什么会如此?是没有真的深信!不相信经论上所讲的!



不信因果,觉得因果看不着、摸不到,对因果有怀疑,自己没有完全相信,但却很愿意跟别人讲。



一般情况都是三世因果、或是多世的因果。



现世所得到的是前世或是前几世造下的因,有时候也会现世种因、现世感果,这种情形是善或恶的行为力量非常强大,所以现世感果。



因为现世中我们都忘了前世的事,所以会有怀疑。



现世中有的人很贫穷,那是因为前世很吝啬,不去供养三宝,不去布施贫困,所以今生贫穷;



有的人非常富裕,成为千万富豪、亿万富翁,那是因为人家累生累世都在供养、布施。



知道这个因果后,不要去嫉妒人家,要想自己有财富,就从现在开始学会上供下施。



有的人很聪明,那是因为前世中,进行过法布施,教导过他人行善,给他人讲过佛法的道理,所以今生有智慧;



为什么有的人头脑不怎么灵光,学经修法记不住,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



因为前世中不修慧,不喜欢读经论,看到经论心里不欢喜,所以智慧欠缺。



为什么有的人身体很好,很少生病、又长寿?



因为人家一直爱惜众生的生命,保护众生的生命,或者在众生的生命受到损害时,进行过无畏布施。



相反有的人身体很差,总生病,有的病痛又非常严重,自己很痛苦,那是因为自己总是去伤害众生的生命,没有仁慈心,所以自己要受这样的果报。



有的人家庭不幸福,伴侣对自己不好,或是丈夫、妻子有了外遇,那是因为两个人前世结了恶缘,或是自己以前破坏过别人的家庭。



有的人不论做什么事业都很困难,总会受到阻碍,因为以前总和别人结恶缘,不结善缘,所以就会如此。







2



若问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要相信因果,没有自己以前造的因,现在绝不会感得相应的果。



现在所得到的一切,所享受的生活,能成就的事业,都是因为有因果。



学佛后,就要坦然接受现在的果,不要怨天尤人,那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



看到别人某一方面优越就去妒忌,没用!这样只会种下新的恶因,又会感得相应的恶果。



自己心里渴望得到的,如果得不到,心里会很痛苦,放不下,心里不平衡,也没有用!



要想得到,怎么办?从现在开始,了知因果的道理,从因上下功夫,种下相应的善因,就一定能感得相应的善果。







3



不要怀有侥幸心理



学佛的人,大多数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



但扪心自问: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



是“深信不疑”的“信”,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信?



对于学佛者而言,深信业果是非常重要的。无明烦恼为什么会使我们流转生死?




造作恶业为什么会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规律在支配。



勤修戒定慧为什么能成就佛果?同样取决于“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原理。



唯有深信业果真实不虚,我们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真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未来,为什么还会做出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原因就在于不曾深信业果,从而怀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会是那个逃脱恶业惩罚的幸运儿。



久而久之,对因果的敬畏日渐淡薄。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充满因果的实例,只是以往未加注意罢了。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口口声声相信因果,却毫无顾忌地造作恶业。



这种所谓的“相信”,只是虚假的装饰。同时也说明,这些人对业果的认识是极为肤浅的。



佛教所讲的因果是三世论,不仅贯穿着我们的今生,也贯穿着无尽的过去和未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对于不具备宿命通的凡夫来说,既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来世,也看不清现在,所以才会心存侥幸。



如何才能加深对因果的认识?必须时常亲近善知识,认真闻思修,以此强化业果在内心的警策力。







4



业不作不得,业已作不失



事实上,因果的另一层面是我们当下可以感觉到的,那就是内心的变化。



当我们与贪嗔痴相应时,内心的负面力量随之增长,人性也随之堕落。



一个贪婪无比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心满意足的快乐;一个嗔心炽盛的人,永远感受不到心平气和的从容。



那么,贪嗔痴从何而来?是我们逐渐培养出来的。我们对金钱、色欲的执着,便是滋长贪嗔痴的养料。



即使外在一切并未因我们的贪嗔痴有所改变,但这些不善的心性仍会对自身生命构成隐患。



每件善行乃至一念之善,会把人性中“善”的力量得到张扬。反之,人性中恶的力量也会随之增长。



贪、嗔、痴都是被我们逐渐培养的。



世间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很自我,有的很开放;有的很尖刻,有的很宽厚;有的很吝啬,有的很大度……



每一种性格,都是生命的无尽积累。



其中的负面因素,正是痛苦的源泉。



如果我们深知:每一件善行、恶行必将对生命构成影响并留下痕迹,还会任意造作恶行吗?



事实上,不仅一切行为如此,甚至起心动念也会这样。



我们的阿赖耶识就像电脑硬盘一样,忠实记录着输入的每一份资料。



“业决定”的道理告诉我们:有所为必将招感业果。这又包括两个方面:



一、任何起心动念及外在的行为,必将在内心形成力量。



二、今生的乐果皆来自过去世的善业,而今生的苦果则来自过去世的恶业,所谓“业不作不得,业已作不失”。







当然,我们也不必为已经造作的恶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焦虑和自责都于事无补。



当我们认识到曾经犯下的恶业后,应该至诚地发心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以如法的忏悔来清洗人格,荡涤种种罪业。



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从此深信业果,慎护身、口、意三业,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决不造作新的恶业。



如此,才能生生增上,在菩提大道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