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要明白仅用道德不能究竟度众的道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及:“法是佛身,若供养法即是供养佛。”《大方便佛报恩经》提及:“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历代三宝纪》提及:“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其实经函等文字就是佛法,能够出生三世一切佛。故末世当现文字示其法要也。《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提及:“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已来,相续不断。有识、念佛、神通、持戒、布施、柔软、长寿、禅定、富贵、智慧、精进者少。相反,信实、懈怠、愚痴、无识、短命、散乱、破戒、贫贱、刚强、悭贪、虚妄、不神通者多也。”
《无量寿经》提及:“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有五恶世间(地球),最为剧苦。故称之为五恶、五痛、五烧之世。而且佛灭度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造作众恶,五恶、五痛、五烧又逐渐炽盛世间。
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
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吝,不肯施与,爱保贪 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海。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希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
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婬佚,烦满心中,邪念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
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语、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 善,治生修业,父母教诲,违唳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 慧,不是生所从来,死所趋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足见世间,尤其是末世,就是一个恶盛善衰、互相欺凌的世界。
是故,《阿咤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灌顶经》等经提及,“末世恶兽毒龙、恶魔恶鬼(人身兽心、人皮魔心、人体魅心)祸害世间”。如此,不信因果,颠倒黑白,假话连篇,谎言成堆,诋毁正法之五浊末世,但凡有爱民之举,贤明之风,度世之志之士,安能不遭文痞精蝇之百般谩骂、迫害、打压也?
《申日儿本经》提及:“贪淫、嗔恚、愚痴是天下三毒。是故,毒药不能害及无贪淫、愚痴、嫉妒之佛陀。毒药不能伤害至诚有经法之人。毒药不能伤害修持正道之人。故饭食中之毒皆消去。”可见,依法修持正法之人,可避除身内三毒及外部毒药之害也。《佛说陀罗尼集经》提及:“修持陀罗尼需断十恶修十善 行方显大验。”《菩萨善戒经》提及,“菩萨为破众生种种恶,在受持神咒读诵通利利益众生之时,若欲咒术现其力量,就需要受持不食肉、不饮酒、不食五辛、不淫、不食不净家之食之戒。如此方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但是,在末世若固守戒律,不行方便的情况下传播正法谈何容易?
通过 《普贤菩萨行法经记》、《菩萨持地经》等经得知,连等觉菩萨都不是完美之人,何况是等觉以下菩萨呢?纵使早已证得佛位的文殊师利菩萨、维摩诘菩萨等菩萨再来世间,在世间若只固守戒律、不涉世俗、一尘不染,如此是可避免绯闻,保持完美形象,却不能随缘方便度化有情。但是只要随缘方便度化有情,就要涉世、说话、行事,何况说法?如此,就难免遭人议论、利用、嫉妒、诽谤、诬陷。是故,在末世入世涉尘,护持正法,且不完美的笔者又岂能避免不被他人议论、谩骂、憎恨、诬陷、冤枉呢?如《佛说孛经》提及,“往昔世尊在未成佛行菩萨道之时,曾为一位名叫孛的人。尽管以不贪禁欲、善慧忍让为本,但是常遭兄弟们嫉妒,而选择出家修道。后来有缘将一快要衰亡之国辅佐为强国,虽然立下汗马功劳,但还是遭到奸臣们的嫉妒。并且奸臣与王后联合诬陷他非礼王后,在王后及奸臣的压力之下,国王不得不削减孛之俸禄以示惩戒。后来世尊在成佛后,虽 然一视同仁,慈利众生,但是仍遭外道嫉妒。故有一外道美女,为捍卫外道尊严与利益,竟然愿以死为代价诬陷世尊奸杀妇女”。
《佛说申日儿本经》提及,“外道因嫉妒世尊,曾与弟子申日联手宴请世尊,欲用毒食灭掉僧团”。在佛经中类似记载多不胜数。可见,仅用道德根本不能捍法卫道。在现世中视吃亏为福,以忍为善之人,处处遭受坏人诬陷、迫害,时时遭遇小人毁辱、算计,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如此又何能护持明师与正法呢?因此,《大般涅槃经》提及:“若有受持五戒(心怀慈悲,不愿伤害恶人)者。不得名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为护正法乃名大乘。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仗。侍(保护)说法者。”《法华经·安乐行品》提及:“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连小乘果都不配)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顾全大局,以心善、心慈为道,任其魔军恶人为所欲为)不能护法(包括不能保护明师)。外虽似忍(心善能忍),纯行魔业(助长魔军恶人嚣张气焰导致祸及正法,危害明师乃至进而分裂正法团体故为魔业)。”故《佛说月光童子经》提及,“在月光童子(佛陀弟子)之父申日(外道徒众)与各路外道联手假借宴请僧众,设置陷阱、埋伏伏兵欲灭世尊之时,世尊最终动用降伏法将其外道徒众一网打尽令其申日归信正法”。
试想,世尊在世时,尚不能保证每位佛弟子全家都能归信正法,甚至会遭遇佛弟子家族中不信正法之众嫉妒、诬陷、陷害。何况末世呢?是故,每位佛子要妥善处理好家中一切问题,谨防家族中不信修正法之人在天魔外道摄化之下,因贪淫(贪欲)、愚痴、嫉妒三毒诽谤、诬陷明师,毁辱、毁灭正法。《大般涅槃 经》提及:“若佛初成佛时,虽有弟子(出家弟子)解甚深义,但是无有笃信白衣(居士)檀越敬重佛法,佛便涅槃。相反,若佛初成佛时,有诸弟子解甚深义多,有笃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佛虽涅槃,当知佛法久住于世。”
可见,佛陀既允许出家人继承法脉又允许在家白衣为众生演说正法。故《优婆塞戒经》指明:“在家菩萨不仅可以说法,而且可以当老师,收弟子也”。《佛说金毘罗童子威德经》提及,“燃灯佛五浊恶世(末世),龙树并没有现沙门相而是现居士身,以大神变降伏欲杀害他的恶心国王,令其国王等众归依正法”。是故,于末世中当出家人无能继承、演说正法之时,一如文殊师利菩萨,维摩诘菩萨、胜鬘夫人那样的白衣居士定会出世弘扬佛之正法也。
如《楞严经》提及:“佛灭度后,会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已转习大乘法行菩萨道之大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包括情人)、寡妇、奸偷、屠贩等身。与其众生同事称叹佛乘(大乘)。令其有情身心入三摩地。”读过密教部经典就会得知,世尊在世时,诸大明王曾发起对天魔眷属、六师外道的致命打击。被打怕了的天魔外道,在末世中绝不会只混在寺庙中破坏正法,肯定还会化身为白衣毁灭正法。如此,天魔外道会投胎为白衣在引领众生贪著五欲之时,又会从中阻碍在家明士弘扬正法也。
《正法念处经》提及,“犯五逆罪,能减寿命,本来能活百岁,但是因犯五逆罪,二十岁时便死也”。《五苦章句经》提及,“在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之间除了是本愿、真友、偿债等因缘外,还有互相残害的怨家、债主因缘”。是故,密教部经典中用降伏法避除、远离、降伏、诛杀的“怨家债主或 冤家债主之众”,并非单指知识(朋友)、奴婢(下属)等外部的怨家债主或冤家债主,还指隐身在父子、夫妇、兄弟、姐妹等家室(家族)之中的怨家债主或冤家债主也。当然,怨家之中也有阻碍、毁坏佛法之怨家也。是故,在已偿完冤 亲债主之债以及经常忍受怨家恼害的基础上,若仍然被混在或投胎到知识、奴婢,兄弟、姐妹、父子、夫妇、家室(家庭、家族)中的怨家债主逼迫、恼害而忍无可忍、退无可退之时,可运用降伏手段等将其五逆怨家降伏乃至诛灭也。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提及:“十地菩萨、等觉菩萨若不遵守马头明王教法尚遭销融之惩,何况天龙八部?”试想,身为佛氏一族的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如果违背马头明王教令尚遭销融之报,何况佛家弟子,又岂能任其家族(或家庭)中人以淫欲(贪淫、贪欲)、愚痴、嫉妒三毒之心诽谤、诬陷明师,辱骂、毁灭正法,而将明师历尽千辛万苦所集之正法宝藏,所建之正法道场毁于一旦呢?又岂忍末世集法、护法、降魔、除恶等佛法大业全由明师一人来担当也?《瑜伽菩萨戒》提及,“作为菩萨,面对应该诃责的众生,就要毫不留情地诃责。应该驱摈的众生,就要毫不迟疑地赶走。该用重药时就用重药,不能心慈手软”。
《大般涅盘经》提及,“佛陀往世中曾是一个国王,他在行菩萨道时,杀了国内不少诽谤、毁坏正法的外道婆罗门。不但无任何罪过,反而使婆罗门在命终堕入阿鼻地狱中受苦之时,深知自己是因为诽谤方等大乘经典的因缘,尔后对大乘方等经典生起了信敬心,立即报尽命终,不再受地狱之苦,往生到了甘露鼓如来世界,寿命长达十劫之久”。
《大宝积经》提及,“燃灯佛时期,有一名叫大悲的导师乘船睡觉时,海神托梦告诉大悲导师,有一多怀奸伪,常行恶业,无有悔心,善知兵法,恒为寇贼,劫财夺命之恶人,又要杀害船上五百商人,此五百商人皆是发佛菩提不退转菩萨。故大悲导师深思,若此恶人杀诸菩萨,以杀人恶业缘障碍罪之因,每位菩萨从初发心到全部成佛之时间,其恶人定会在地狱受苦无期。为避免恶人不杀五百菩萨,不堕入地狱受苦,进而保护五百菩萨性命。于是大悲导师心想宁可自己堕地狱受苦,也要杀掉恶人。即以短矛将恶人刺杀,令五百商人平安回家。大悲导师如此方便之行,不但无罪反而得超越百千劫生死之难。被杀死之恶人命终后,生善道天上(实为大悲导师超度)。被大悲导师(释迦牟尼佛前身)所救五百商人就是贤劫中五百菩萨,并且于贤劫中成佛也”。
故《大般涅槃经》提及:“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名为持戒。虽持刀杖。不应断命 (断命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保护明师,护持正法)。若能如是。即得名为。第一持戒。言护法者。谓具正见。能广宣说。大乘经典。终不捉持。王者宝盖。油瓶谷米。种种果蓏。不为利养。亲近国王。大臣长者。于诸檀越。心无谄曲。具足威仪。摧伏破戒。诸恶人等。是名持戒也。”
《占察善恶业报经》提及:“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也。”是故,众生未来何去何从,是福是祸全由自己决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