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山,位于惠来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17.3公里,地处溪西镇曲溪村与鲁阳村之间的群山中。原名“黄藤岗”,曾称“黄亭岗”,后改名“黄光山”。清宣统三年(1 9 1 1)桂月(农历八月)碑刻为“黄光山”,故名。相传唐代高僧大颠曾云游至此,浏览南山风光,鉴别灵脉。山前左右有两条大坑,溪水绕其下绵十里,状如两条巨龙成双成对。龟山与蛇山垫伏于西涧之侧,大、小狮山与象山列布于东涧之东畔。山岗间有“卧虎石”。相传古时浇水“虎形”即现。山下有“打鼓潭”,潭水碧澄深邃,光灵如礁,终年不竭。在青山绿水的清幽里,有碧水池,相传七仙女曾下凡至此沐浴,故有“仙女瑶池”之称,留有“仙浴盆”之古迹。又相传八仙的吕洞宾也曾经驾驭五彩祥云至此,欣赏风光美景,遗留有吕仙翁的足迹,称“仙脚迹”。登黄光山巅峰眺望,可睽见惠(来)、陆(丰)、潮(阳)、普(宁)、揭(阳)五县田畴连绵;远眺南海波澜壮阔,海水连天,海天一色。
佛光寺的前身玄德古寺,据史书记载:南宋宁宗二十五年(1219),山东蔡氏迁徙来到黄光山下,为怀念北极玄天上帝之德,于南宋宝佑元年(1253),在黄藤岗山腰,在唐代高僧大颠云游足迹之处,创建一座寺庙,寺名称“玄德古寺”,祀北极玄天上帝。草创之初,寺庙简陋,明、清两代曾多次维修,逐渐完善。原寺坐北向南,背依南山,面临深谷。寺前有两层6米水高的垒砌石壁:庙宇庄严,正面飞檐凌空,寺内雕梁画栋,前后殿奉祀释迦牟尼佛祖与弥勒佛,两侧为前后两列厢房。寺院内构建精致,香火旺盛。信徒遍及潮阳、海丰(今潮阳、惠来、普宁和海丰、陆丰)与海内外各地。
寺内有明代铜钱,有皇封圣旨牌,有摩崖石刻等珍贵文物。在寺院前面有一片宽阔的场地,为清代惠邑武举人练武之场所。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玄德古寺还曾作为中共地下活动根据地。但自清末开始,由于战乱与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玄德古寺长期失管失修,破陋不堪。
1992年初,寺后主山夜间放出佛光,经传正大和尚提议,山上应端,可立大佛,普照万民。深圳袁文锦居士上山礼拜,欢喜赞叹,称为稀有,遂捐资,筹划在黄光山巅安置一尊大佛立像。经过数月的选料与台基地质探测,于当年秋举行奠基典礼。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释云峰莅临黄光山,参加奠基典礼,并登上山巅,吟诗云:“佛光山上菩提栽,分得曹溪滴水来,不得风幡心已动,为传正法筑高台。”历经3年的施工,竖立大佛像的工程全面竣工,于1997年11月12日举行大佛落成典礼。经释传正法师倡议,落成的佛像尊称为“佛光大佛”。佛光大佛的莲花座高2.08米,大佛身高21.34米,总重量为3200吨,造价300多万元。佛像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为广东佛像之最,誉称为“粤东第一佛”。由此,黄光山玄德古寺,便改名为“黄光山佛光寺”,象征寺宇佛光永放万丈光芒,成为粤东之“小南华寺”佛光普照惠、陆、潮、普、揭各县众生,凝聚万民从善积德,构建和谐会,安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