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大安法师答:百行孝为先,孝为成就道德人格的先决前提。母子天性相关,孝顺报恩乃人之天赋,如果对父母的孝心都丧失殆尽,可谓哀莫大于心死。要激活孝心,首先要想到没有父母,便没有自己的生命。母亲十月怀胎,饱受苦恼,孕育自己的生命,一生下来,哺乳三年,慈悲之极。将饭食嚼碎喂养小孩,用自己心血来为我们哺乳,晚上孩子拉屎拉尿,母亲便把孩子放在干的地方,自己睡在尿湿的地方,孩子生了病,母亲倍加忧念,恨不得把病移到自己身上来,如是等父母的恩德,虽天地不能喻其高广!所以我们必得孝顺父母。动物都有反哺之恩,何况人呢!其次应思惟,我们自己也会变老,我们现在孝养自己的父母,让他得到一个精神和生活上的安定,那么,自己的子女将吾人对待父母的态度看在眼里,我们孝养了父母,子女也会孝养我们,你现在对自己的父母种种不孝顺,比如,自己住很宽敞的房子,让父母住狭小阴暗的房子,那你的儿子以后也会把你放在一个角落里面去住,不予理睬。再次,孝道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智慧,促成我们的事业,是最大的福德。供养父母等同供佛,敬田收获丰硕。自古以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在家中孝顺父母,在单位上必然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尽心尽责的人,然后他把这一念对父母的孝扩大到对一切众生的孝,就能成圣成贤。如同地藏菩萨在因地作光目女与婆罗门女一样,由对今生的父母的孝扩展开来,成就普度一切众生的悲愿。另外,孝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我们一念要去赌博的时候,思惟自己的身体发肤都来自父母,如果赌博把自己都赌惨了,父母也会难受啊!让父母感到痛苦,就不能去做呀!如果造杀盗淫妄的恶业,让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脸见人,我更不能去做呀!哎,所以这一念孝心,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令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在社会上能够建功立业的人,父母感到很自豪、光宗耀祖。如果自己一失足干了违法乱纪的事,蹲监狱了,可真是不孝之极了。以上种种方法均激发孝心,作为净业行人,孝养父母是净业三福之首条,吾人当如教奉行。 问:皈依佛教以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大安法师答:皈依了佛教,就意味着确定了精神归宿与人生价值目标。禀受三皈依时,吾人就庄重承诺:自皈依佛,就不再皈依天魔外道;自皈依法,就不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再皈依外道邪众。这是我们必须时刻谨记的。确立了这种信仰目标与内涵后,如果作为居士到了道教等其它宗教场所,出于对那些善神、天尊以及世间圣贤的恭敬,予以礼拜问讯也是可以的。这种礼节上的礼敬与内心的信仰皈依是两回事。当然,出家僧众对其他宗教的教主圣贤,问讯合掌恭敬即可。 问:《西方合论》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边地疑城,请问师父边地疑城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念佛同修会生到边地疑城? 大安法师答:念佛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九法界众生凭自己的福慧所不能信解。因其事理因果全都是佛地大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所致,是故我等修习念佛法门者,大多都有程度不同的怀疑,《观经》上品中生者(解第一义谛即开悟者),往生时尚存疑虑。阿弥陀佛故言:“我来迎汝。”令其是释疑心安。明代袁宏道居士信愿持名,栖心安养。后在僧寺无疾而终。据其弟袁中道梦叙净土一文记述。袁宏道开初只是生到极乐边地,因撰述《西方合论》的功德,很快从边地疑城出来,居住净土。袁宏道居士的智慧与行持,在此土净业行人中,当属优等,然尚且只生到边地,可见净信往生殊为不易。 在三辈九品往生之外,别列的边地疑城往生,乃是比喻之语,此类净业行人以疑惑心修诸功德,念佛生到西方净土界边七宝城中,于中五百岁不见佛,不闻经法,不知菩萨声闻僧,类似此土障碍闻修圣道八难中的边地之难(无圣人应化之地),是故,比喻为边地。此边地七宝城为疑人所居,故又称为疑城。生到边地疑城者,有中辈与下辈功行的差异,然有一共同点是:智慧浅陋,对净土妙法信得不深,然亦执持名号,勉力修持或多年乃至或一昼夜,其人中途,业力所覆,不信作善后世得福,不信往生净土之事,这种疑悔导致修行功夫怠荒,如是众生,临命终时,病苦缠绕,自业牵引当堕三恶道。这时,阿弥陀佛以慈悲心,令彼于睡梦中见到阿弥陀佛极乐刹土,彼人见已,欢喜踊跃,以忏悔心念佛求生,接续原来的念佛善根,蒙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得生极乐世界。彼人疑心所现二千里的七宝城,于中住止五百年。阿弥陀佛又放光照触彼人,令其了知滞留疑城的罪本是疑根,彼人遂忏除疑根,得至阿弥陀佛所。可见,吾人只要信愿持名乃至只有一昼夜功夫,阿弥陀佛便将令吾人往生之大事预先安排妥贴。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众生,悉令往生的威神之力,真实不虚。我等当如是信解。 问:念佛对身心确实能起作用,这如何从理上解释呢? 大安法师答:念佛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智慧的开发乃至临命终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随佛往生等,古往今来的事例,不胜枚举。然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 这确实不可思议。从不可思议层面来说,此乃吾人心性之不可思议,持名奇勋不可思议,以及弥陀大愿加持不可思议所致;又从可思议层面来看,亦可说出点道理。须知,诸法的状况与吾人的心念相关。我们生活中的顺逆境遇、身心状态、人际关系、生存环境等,都是由吾人念头变现出来的。不好的念头变现出的是不好的境界,好的念头就变现好的境界。如同做梦,全心即梦,全梦即心。要改善梦境,就得改善心念。念佛具有净化念头的强力,这句名号具足着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当吾人执持名号时,转化念头力量强大。名具万德,名召万德,全摄佛功能为自功德。是故,念佛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由于从本源上净化了念头,因而由念头所显现的身心状况、人际关系和事业等等,都会向好的方面转化。而放生回向也是这样,放生是培植慈悲心的,你生起了慈悲心,那正报和依报就会大为改善。是故,信愿念佛,戒杀放生,不惟饶益他人,更是利益自己;不惟利益来生,更能利益当生。愿诸同仁深信毋疑。 问: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年也做不到,是否就不能往生呢? 大安法师答:往生的条件是信愿持名,感通佛力,带业往生。诚如蕅益大师所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能不能往生是全凭信愿,有信愿就能往生,没有信愿就不能往生。品位高下,就看持名功夫的浅深。念佛的功夫深一点,往生品位就高一点;念佛的功夫浅一点,往生的品位就低一点,但不妨碍往生这件事情,所以能否往生取决于信愿。为什么取决于信愿?就是感应道交,是用信愿去感通的,而不是靠功夫。念佛的行持是深信、切愿、持名,这一点不能含混。蕅益大师又担心未来的众生只重功夫,不重信愿,又慈悲开示:如果没有信愿,纵然念佛功夫达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那样的程度,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呢?由于西方极乐世界是属于实报庄严土,纵然是断见思惑的阿罗汉都不能往生,更何况悠悠凡夫!所以宜先在深信切愿上着眼。具备信愿持名即可往生。有功夫成片固然好,没有功夫成片,有信愿持名照样往生。对此要有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得到安心、快乐。如果总是在功夫上论,那就难免恐惧、担心、不安。吾人信愿持名,接纳阿弥陀佛慈悲的救度,内心能有坚定的信心,当下就安心了。安在哪里?安在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海上,因为弥陀的大慈悲愿海是把我等众生都托起来的。我们就在阿弥陀佛的心里,只要一念回光即可往生。所以念佛往生一法称为圆顿中最极圆顿。也正因为如是圆顿,又被称为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是故,宜从信愿持名感通下手,作得生想,无须在功夫上画地为牢,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