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一——劫毗罗摩纳婆公案
【《分辨阿笈摩》说:劫毗罗摩纳婆由于学、无学僧众,说十八种异类恶语,谓云:“汝等象头,岂能了知是法、非法。”等,感有十八异类头形摩羯陀鱼,自迦叶大师时乃至释迦法王,住旁生中。】
“《分辨阿笈摩》”是一部律典,在汉文大藏经中称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在这部律典中说到一则因缘,劫毗罗摩纳婆由于过去对有学和无学道的僧众,说了十八种不同类的恶语,说到:“你们这些象头,哪里能了解是法、非法”等等,以此感得后世自己成为一个有十八个不同种类头形的摩羯陀大鱼,从迦叶佛乃至释迦佛之间,一直以这个身份安住在旁生中受苦。
首先略解公案。宗大师在讲这则因缘时,先讲业因再讲果报。业因是过去有个人叫劫毗罗摩纳婆,因地的时候曾对有学道和无学道的僧众说过恶口。“十八种异类恶语”,是十八种不同种类的恶语。以其中一种为例,比如他曾对圣者僧众说道:“你们这些象头,岂能了知是法、非法?”“是法”是正法,“非法”是正法之外的。他辱骂圣者僧众为象头,呵斥说你们怎么能分辨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非法?以象头为例,还有其余如马头、驴头、猪头等等,说了十八种不同的恶口,这是业因。
以此感得何种果报?自己转生为摩羯陀大鱼(一种非常大的海鱼),上面有十八个不同种类的头。因为他对僧众说了十八种不同种类的恶口,当初他骂僧众为什么头,后来自己成为旁生时身上就长着这样的头,如象头、马头、驴头、猪头等等。因果就是这样微妙,感果就如同造业时那般。
劫毗罗摩纳婆堕在旁生中有多长时间?“自迦叶大师时乃至释迦法王”,“大师”和“法王”都是佛的称号,从迦叶佛一直到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他造业时是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后世立即堕在旁生中成为摩羯陀鱼受苦,但一直到释迦佛出世,他还在旁生中受苦。
下面我们根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解说这个公案,让道友们有细节性的了解,加深印象(这则公案在《贤愚经》中也有记载,跟此处有一定的差异)。
一时,世尊在广严城猕猴池侧高阁堂中,当时旁边是胜慧河,有五百渔人在河边结伴而住,一起用网捕鱼。五百人分成两批,一批二百五十人。其中一批人牵网捕鱼时,碰到了摩羯陀鱼的鱼身。原本大鱼在海里睡觉,海水涨潮时将其推到了河里。现在渔民捕鱼时网到了鱼身,弄醒了他。他醒以后使劲往海里游,网就被拖着往海里去。二百五十渔人往回拉网,但力气不够,就赶紧呼喊另一批渔人帮忙,但五百人的力气还是没有鱼大。于是他们共同发声,请旁边的放牛人采樵苏人等等,百千万人一起牵网,终于把网给拽住了,拉上岸来发现是一条大鱼。
这条大鱼有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上面有人头、象头、马头、骆驼头、驴头、牛头、猕猴头,乃至猪头、狗头、鱼头等等,很是奇怪。四周的人相互传言:在胜慧河边,五百个渔人捕到了一条奇怪的鱼,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眼等等。听到传言的人竞相跑到河边看热闹,有些人是因为喜欢看热闹而来,有些人是以前世的善根推动而来。
就在人众集聚的时候,大师佛陀正好在这河边。他观察众生应得度的因缘已至,心里想:这只摩羯陀鱼现在遭受苦难,他在先佛那里种过善根,我因这条鱼能施大教之网,度化有情,因此现在我要去河边。这样想后,佛就前往人众集聚之处,对那里的渔民做了教诫,让他们放掉之前捕到的鱼鳖等。
在放生的时候,其余的鱼鳖等都回到了胜慧河里,唯独摩羯鱼游不走,这是佛以神通力加持所致。大鱼此时能回忆前生的事情,并跟人讲话。佛来到他面前,问这只摩羯陀鱼:“你是劫比罗吗(就是上文所讲的‘劫毗罗摩纳婆’,简称‘劫比罗’)?”大鱼回答:“我是!”世尊又问:“你曾经做过身语意的恶行吗?”他回答:“我曾经做过。”“那你知道这样的恶行能招感异熟恶报吗?”“知道。”“你知道这样的业自身要领受吗?”他说:“现在要领受。”佛接着问:“谁是你的恶知识?”鱼回答说:“我母亲。”佛又问:“她生在什么地方?”回答说:“生在那落迦(地狱)中。”然后又问:“你是生在哪一道里?”回答:“我生在旁生中。”“那你死后会生在哪里?”回答:“我死后会生在地狱中。”摩羯陀鱼回答完就哭泣起来。
佛此时为他说法,说了诸行无常等三法印。当时与会的渔民大众等内心都生起疑问,想了解这只大鱼是以什么因缘堕在旁生中,还能跟人作问答,于是请阿难代他们向佛询问。经阿难请问,佛就为大众开示了这只大鱼的宿世因缘。
在过去人寿二万岁时,这个世界有佛出世,叫做迦叶佛。在迦叶佛的教法下,有一个极著名的婆罗门(劫比罗设摩),极具辩才智慧。当时他们国家来了一个游学婆罗门,与弟子众从其他国家一直游学到这里,想在这里申辩论(找辩论的对手)。这个婆罗门以前走过的所有地方,任何人都辩论不过他。于是国王就召集大臣,询问在本国中有没有能与游学婆罗门匹敌的。大臣们推荐了劫比罗设摩(劫比罗的父亲),他对种种明处、数论都极其善巧,智慧像火焰一样炽盛,极善辩论。他来以后与对方一辩论,立即击败了对方,大获全胜,于是国王对他做了很多封赏。
后来劫比罗设摩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劫比罗。在成长过程中教其识字等时,劫比罗都能迅速通达。有一次儿子问父亲一个字的含义时,体现了极高的智慧。他的父亲不知道的,劫比罗都已经通达了。父亲很感慨,说:“你现在的智慧超过了我,我退居,这些学生由你来教,我就不教了。”于是就把自己教的五百婆罗门子都送给儿子教。劫比罗极有智慧,当时就承顺父命来教其余的婆罗门子。
他的父亲老婆罗门,交付之后无事清闲就到处游玩,有机会接触到了迦叶佛教下的声闻弟子。与其言谈间,佛声闻弟子的智慧深深打动了他,而起了敬信之心,对僧众作承事供养。后来,老婆罗门不久就死了,临死前交代儿子说:“在这世间,我死后无人是你辩论的对手,唯除迦叶佛的声闻弟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宗义极为宽广、甚深难测,世论不能胜伏,以世俗的智慧不能了知,而且他们都共同一心,不求名利,所以你不要跟他们辩论。”小婆罗门劫比罗答应了父亲。论师们知道老婆罗门死了,认为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人能与他们匹敌,都来国中辩论。国王就问大臣:“我们国家还有谁能辩论?”人们推荐小婆罗门劫比罗。劫比罗一来,又胜伏了所有的论师,智慧极其炽盛,受到人们的尊崇。
后来小婆罗门的母亲问他:“在这个国家中,还有没有人是你辩论的对手?”劫比罗回答:“其余人都无法辩胜我,唯独迦叶佛的沙门,我无法与其辩论。”他的母亲就千方百计唆使劫比罗要辩胜迦叶佛的沙门。劫比罗自知智慧不如沙门,在一次与沙门言谈的过程中,更是对佛沙门的智慧心生敬仰。但他的母亲不想让孩子被人辩败,再再唆使他进入迦叶佛的僧团,偷学佛的教法,以此来辩胜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天性孝顺,不忍违背母亲的教命,于是装作出家,混入佛的僧团。出家的时候,众比丘认出是国中有智慧的婆罗门,很欢喜地为其剃度。劫比罗在很短时间中读诵三藏,迅速通达了内道教义,成为三藏法师,为众多僧众宣讲法教。
此时,他的母亲又问他,“现在在僧团里,有没有人能辩过你?”劫比罗答道:“论教法义理方面,我是极善巧了,但是其余的声闻弟子们有内证功德,所以我还是辩不过他们,议论时一谈到实证方面,我就不行了。”于是他的母亲教他:“你辩不过他们的时候,你就骂,这些沙门畏惧恶名就会不说话,这样旁边的世俗人一看,会认为你得胜了。”
劫比罗不忍心违逆母亲。在一次法会上,他先讲内佛教义,后宣讲邪宗。下面听法的佛声闻弟子众呵斥他,劫比罗就按照母亲教的那样,对僧众恶口毁骂,说:“你们这些象头知道什么,法和非法,律和非律,你们这些马头、骆驼头、鱼头、牛头,乃至狗头、鱼头等等,哪里能知道呢?”当时劫比罗就对有学和无学的圣者比丘,说了十八种不同种的恶口毁骂。他的母亲知道后也很高兴。以这样的因缘劫比罗死后就堕在旁生趣中,成为摩羯大鱼,形貌非常丑陋,长着毁骂别人的十八种动物头。这就是这条摩羯鱼宿世的因缘,以上我们按照律典作了大略的讲解。
佛陀讲了这段因缘后,摩羯鱼内心惭愧忧悔,就断食不再吃东西。尽管有饥渴之苦逼恼,但同时也对佛世尊生起了很深的敬重之心,这样死后生在四天王天,成为一名天子。当以神通回顾自己是以什么因缘生在天界时,马上回忆起了前世是以这样的因缘而死,就到了佛世尊面前散花供养佛陀。佛陀随这位天子的意乐、根性,为其说法,天子闻佛说法后,就在那里证到了预流果。证果后说偈,赞叹感恩佛陀,之后回到天上。这只摩羯陀鱼最终也获得了解脱。这是这个故事后面的一部分。
我们从这则因缘中要认识到因果的可畏,劫比罗在因位时对有学、无学僧众恶口毁骂,说“你像什么头”等等,果位就要感受大苦,堕为大鱼,身上长有种种动物的头。因位骂别人是什么头,果位自己身上就长出那个头来,在极长的时间中感受这种大苦,非常可怕。
公案中是因为对僧众造恶口的业而堕落,我们由此要想到,如果对佛像讥毁,说“这个佛像像什么像什么”,也会有相同的果报。因此,对佛像要断除讥毁之行,不能随意批评、指责,或者讥笑佛像像什么,否则就造了严重的罪业,后世就会感受大苦。
公案二——善和公案
【《杂事》中说:“拘留孙大师般涅槃后,端妙大王令建大塔,有一工人曾经二次作是讥云:‘今令树其如是大塔,不知何日乃得完竣?’后善成已,深生忧悔,将其工价造一金铃,挂于塔上,其后感生容颜丑恶、身形倭小、声音和美,名曰善和。”】
《杂事》即汉文大藏经中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在这部律典中讲到了善和的公案,说到:“拘留孙佛涅槃之后,端妙大王命工匠建造一座大塔,当时有一位工人曾经两次这样讥笑:‘现在让我来建这么大的塔,不晓得哪一天才能建完?’后来大塔落成之后,工人深深地生起了忧悔之情,就把自己的工钱用来造了一个金铃,挂在庄严的塔上,以此感得后世容貌丑陋、身形矮小、声音和美,名字叫善和。”
这则公案略做分析,同样要注意两点:第一是业因,第二是果报。公案主要在显示因果报应。
首先,业因。拘留孙佛涅槃之后,当时有一位佛法外护叫做端妙大王,要建造一个大佛塔,这时有一位工人可能做事懈怠、缓慢,受了批评,心中不满,于是对佛塔作了讥笑:塔造得这么大,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完成?言外之意是不应该这么大,太大了,我建得太累了。
从业的状况上去分辨,这是恶业,为什么?因为境是殊胜的佛塔,当然是建得越大越庄严越好,但工人却抱怨佛塔不该这么大,内心想着佛塔不该往好的方向发展,在限制它,所以是恶业。他抱怨过两次,就造了两次口业。从这里也能看出,口业是很容易造的。我们一般会认为,只是抱怨一下有什么?但对殊胜境以心或语言表示,自己不愿意它那么广大、庄严,这就是造罪业。
后来塔建成了,大概是见到佛塔很庄严,工人心里起了大忧悔,就把工钱都拿来造了一个金铃挂在塔上,并想:前面我对佛塔起了不好的心,说了不好的话,现在要将功补过。我用所有工钱造了这个金铃,现在挂在塔上,供养佛塔。这样又造了善业。
第二,果报。以前面的业因,感得后世的果报就非常奇妙了。这位工人后世感得成为一个名叫善和的人,容颜丑恶、身形矮小,但是声音却很和美动听。
为什么会这样?业和果报有相似性,造业的时候善恶参杂,果报上就好恶相杂。业方面,恶业是讥讽佛塔(殊胜境)不该这么大、这么庄严,所以果上感得自己的身体变得矮小(不大)、丑陋(不庄严)。业相和果报相极其相似。
后来生了后悔心忏悔,打造了金铃挂在塔上,金铃发出和美悦耳的铃音,供养佛塔。以这个善业感得后世声音很和美动听,同样是与业相似的果报。像这样,果上的好恶两种结果,分别是由因地的善恶两种业所感。由此可以看出,因果是如此精微,令人敬畏!
《贤愚经》的记载
这则公案在《贤愚经》中有更详细的记载,以下按《贤愚经》中所讲再讲述一次,增上对公案的印象。
指鬘杀了很多人,但已经在佛教法下出家,波斯匿王听说后,就集合兵众亲自去讨伐指鬘。当军队路过祇洹精舍时,听到一位比丘正大声唱着梵呗,音声美妙动听、和雅流畅,士兵们都侧耳倾听,无有厌足,大象和马也竖耳谛听,不肯往前走。波斯匿王觉得奇怪,就问车夫:“什么原因都不走了?”驭马者答道:“象马听到梵呗的声音,都停足站在那里专心倾听。”波斯匿王说:“畜生尚且喜爱闻法,我等人类为什么不去听呢?”于是与大众一起来到祇洹精舍见佛陀。波斯匿王从象车上下来,解掉身上的宝剑、去掉幡盖后(因为要见佛,这样做以示恭敬),直接去见佛,顶礼问讯。
当时比丘已经唱完了梵呗,波斯匿王就问佛:“我刚刚听闻梵呗之音,极其清静、美妙、和畅,内心非常钦慕这位唱梵呗的比丘,愿和他相见相识,供养他十万钱。”佛就对他说:“你先给钱,然后再去见,如果你先见了,就不会再想给他一文钱了。”于是波斯匿王就先作了供养,之后见到了善和比丘。比丘相貌极其丑陋,波斯匿王不忍心用眼去看,心中确实再也没有给一文钱的想法了。
这时波斯匿王从座上起身,长跪合掌,问佛:“这位比丘容貌极其丑陋,但是声音却深远畅达,他过去世是做了什么业感得这样的果报呢?”佛告诉大王善加谛听:“过去有佛叫迦叶佛,度人完毕后入于涅槃。当时佛所在国家的国王叫做机里毗,收取佛的舍利以后,要用舍利来做佛塔。有四个龙王化为人的身形来见大王,问:‘你造塔是用宝来做还是用土来做?’国王回答:‘我想让塔大一点,没有那么多宝物,哪里能用宝做成呢?想要用土来做一个方五里,高二十五里的佛舍利塔,要让它极其高显壮观。’龙王就对大王讲:‘我们不是人,是龙王,听说大王你要造佛舍利塔,所以来问你。如果你愿意用宝来做,我们会帮你。’(意思是说:如果你用宝物来做佛塔,再大再多的宝我们都能提供。)国王就很欢喜,说:‘如果能这样那太好了。’
龙王对国王讲:‘在这个大城的城门外有四口大泉水,城东的泉水您取来作堑,就会成为绀琉璃宝;城南的泉水取来作堑,会成为黄金;城西的泉水取来会变成白银;城北的泉水取来会成为白玉。’国王听了后倍增踊跃,安排四个监工各自管理一方的工作,分别从四边取水作宝。
其中三个监工快要完工时,第四个监工做事怠慢,还没做多少。国王看了后以理责备他:‘你不用心,应该惩罚。’监工心里怀怨,就对大王讲:‘这个塔太大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监工受到责备,不想自己懒惰,反而抱怨佛塔太大,言外之意不该造这么大的塔,这样就造了恶业。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佛塔是殊胜境,希望它大、庄严,就积了福;希望它不要大、不庄严,就造了罪。现在监工抱怨时的言外之意是塔不该这么大,希望它不要那么大,这样就造了罪业。)
国王离开之后,这个监工虽然抱怨,但还是安排人昼夜精勤地做事。一时间塔已经造成了,非常高峻,众宝庄严,极其晃耀,甚为壮观。监工见了后非常欢喜,忏悔以前的过失,拿着金铃挂在塔的边沿上,心里发愿:愿我后世声音极其美好,一切众生没有不乐听闻的,将来有佛号释迦牟尼,愿我能够见佛,度脱生死。
当时那个做事怠慢还抱怨塔太大的监工,就是今天的善和比丘。因为他很怨恨地说这个塔太大了,就在五百世中感得相貌极其丑陋。后来由于忏悔,欢喜布施供养金铃放在塔上,并发愿将来要获得好的声音,以及见我释迦牟尼,于是在五百世中他的声音都极其动听,今天见到我,而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得解脱。”
从这则公案,我们首先要了解因果的相似性。因中造什么业,果上就出相应的果。因中讥讽塔太大,果位就感得身形矮小,相貌丑陋。因中是以能发出动听声音的金铃供养佛塔,果位就感得自己音声极其和美动听。其次还要醒悟到,对佛像同样不能作讥毁,讲佛像质地太好、形量太大等。
恭摘|归乡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