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指数 一九九九年,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Andrew Lawrence)首度提出「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的概念,因为他发现到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的前后。宽松的政府政策及对经济乐观的态度,经常会鼓励大型工程的兴建。然而,当过度投资与投机心理而起的泡沫即将危及经济时,政策也会转为紧缩以因应危机,使得摩天大楼的完工成为政策与经济转变的先声。这一惊人发现被称为“百年病态关联”:大厦建成,经济衰退。故此,“摩天大楼指数”也被称为“劳伦斯魔咒”。
历史上有几个例子让人印象深刻: 美国「纽约胜家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1908年前后落成,接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落成,美经济出现收缩;1930年「克莱斯勒大厦」和1931年「帝国大厦」完工,纽约股市崩盘,碰上当时美国与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197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974年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相继落成后,却发生石油危机;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成为世界最高建筑之际,同样也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8月底,位于上海金融城小陆家嘴内的摩天大楼落成后,正式取代了它的邻居,原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高楼金茂大厦,成为新地标,其主体高度也超过了台北101大厦,成为新的世界第一,中国现在萎靡的股市是否应验了这一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