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云何应住?应该住无所求的心,心要安。云何降伏其心?当心没有向外对概念执着的时候,心安还需要自己认可自己。空性是最终的结果,结果不是求来的,可是当下我们要求道,还是要信得过自己。
烦恼境界现前时,这一念觉性觉察它,这个就是说境不显,觉不起,那么境显了你再觉,要量匹配,不能觉得太过,恰恰用功时,恰恰无功用。
所以,《金刚经》是伴随你往前走的,让你不断地去体验。你看它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如临终的时候,人会看往事真的如烟一样——虽然从理论上是这么说的,可是这个时候在我们大脑里面显现的全是这一生的爱恨情仇。所有你认为的好事情都没有留下记忆,反而记忆下来的都是痛苦的事情。所以当你明白“应无所住”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消磁。每天境界显起来,你就观它:云何应住——应该怎么住;云何降伏其心——安住的心是怎么样让我的心回归的。就是锻炼这个觉性,是锻炼而已。
只有当下,只有体验
你会发现修行是什么呢?是内心的一种深层的洞察。佛陀的鼓励是让我们在境界上摔倒的时候,不断地在境界上爬起来。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足以伴随我们一生。这句话是不求结果的,但不代表最后你的境界不显,当你的境界显起来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现前。所以死亡正是你正面成就的时候,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上一著的时候。如果你现生能够成就,那当然好;可是我们累积的量没到,那就应该老老实实地累积。而不是说怎么样才是对的,这个已经是妄念了,是头上安头了。只有当下,只有体验。境不显不多事,境显了有多大的伤痕,就要有多大的时间和心力去感悟,今年要把今年的账清完,今天要把今天的账清完。
所谓的账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对概念的执着分别。所以这个“识”,业识滚滚啊,我们的“识”是无穷无尽的。你要咬紧牙关守株待兔:我就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这一句话绝对够;境界现前的时候,我就用这个口头禅去参、去悟,这就是道!道不敢再多,如果在文字概念里面执着,等于添了负担,与道相差很远。
每次风浪都是一次历练
所以,真正的行是很简单的,但很多人都信不过,都是想在语言文字上理解——“我把它理解到了,我再去行。”可是,我们没有想到,这个水,这个波浪的每一个因缘都是当下的。这个波浪起多高,不是我们说了算,是外境说了算,可是这个船能不能够被风浪打翻,考验的是我们这个舵手会不会驾船。而这个舵手就是我们的正念,我们的正念要把自己的这一艘生命之船驾好,平衡好,任凭风浪起,每次风浪都是一次历练。
换句话来讲,就算我们失败了,就这个善根也足以支撑我们的未来世,毕竟生命是在一生一世的轮回中前进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一步到位。我这个说法不一定对,但是大家可以尝试着去做,我们比较注重实践,内心的革命,体验式的学习。
“源自如孝法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