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曾祥裕:
左边为艮山坤向49度;右边为陈宝箴所建,艮山坤向大空,收水均同,左水倒右,水从巽方往辛戍宫流出。水形和流速均合风水法度,其来无源,其去无流。
史料称,大屋的建成让鲲池公陈腾远深感欣慰,他为之取名为“凤竹堂”。年逾八旬的他感叹道:“古人云安居乐业,今日我家堂屋落成,祖宗得有凭依矣!儿孙得有栖息矣!吾亦得以优游杖履矣!虽少壮勤劳,暮年创此一屋,愿亦慰矣!”。他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他认为“凤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凤有仁德之征,竹有君子之节。我家子孙必仰凤凰之高风,慕劲竹之亮节,将我家祖上的美德发扬光大!”
据传,陈克绳在85岁上与世长辞,临终时特别嘱咐家人要将他的坟墓埋葬在陈家大屋背后山脊的古木丛中,说是死后也要看着他的子孙走向显达,中举中进士,在他亲手建成的陈家大屋的地场上竖起中举中进士石!否则死也不瞑目。
不过陈克绳之坟太陡峭,乃为壁上挂灯,在风水上不可取,如此之葬法,气脉太急,也不过发一二代人。
陈家大屋外拙内秀,它的主人人文素养之高,对国家对社会贡献之大,造就了这间普通江南民居身价不凡。不过老屋历经风雨侵蚀,己不堪重负,透出衰败气息,比包装过度的黄庭坚故居更显沧桑感。
“凤竹堂”的东屋为一进两重,中开大天井,颇有气派。地砖上和天井四周布满了青苔,厢房有的木板已霉烂松落。客厅除了桌、凳、竹篮、扫帚外,最能见证老屋历史的便是神龛之上悬挂的“陈门五杰”石刻画像。客厅右侧是书房和卧室,上厅房为陈宝箴当年居室,也是陈三立出生处。
陈寅恪并不此屋出生,而是在湖南长沙出生。难怪文化部门界定陈家大屋的名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陈宝箴陈三立故居”,是有来由的。
陈寅恪是为其父陈三立继室俞明诗所生的第二子。他出生时,祖父陈宝箴官拜湖南巡抚,其父陈三立为诗文名家。祖母黄氏以在寅年生,取名寅恪(恪字为家族字辈),在家族中排行第六,晚辈称其六叔。
我瞧了瞧陈家大屋的风水环境,觉得其堂局不宽敞开阔,四周高山有压迫感,不如黄庭坚故里那里舒展大方。
依我所见,这种风水环境阳刚之气过重,阴柔不足。所以,陈氏祖孙都是阳刚男子,有血性,有独立精神主张,不是随波逐流的软骨头。人们现在说起陈氏家族的辉煌,往往以陈寅恪学术才华说事,掩盖了其他人的光芒。
有些事并非是风水说了算,世界是多元化发展。陈家大屋人才辈出的因素,肯定有天赋、人品、勤奋、能干、机遇等原因。
陈家大屋如此简朴,难掩其光芒。当您翻开《辞海》,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4人分立条目。一家三代祖孙4人享有如此殊荣者,翻遍《辞海》,泱泱中华民族,仅此一家。
对此,您不得不叹服陈家大屋内涵丰富。
有识之士如此评价道: “陈寅恪家族是一座巍峨的丰碑,耸立在中国近代文化长廊里。原汁原味地将陈家大屋保护好,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欣赏陈寅恪,是对他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治学主张很尊崇,当下学术界要有开创一代新风的学术成果,必须具备陈寅恪的风骨和人品以及耐得寂寞治学工夫。
当我离开陈家大屋时,遇到一位中年男子,他说从修水过来参观,以偿夙愿,不然的话,再不过来到陈家大屋祖先灵位面前拜祭,作为宗亲,愧对先辈!
我离开修水时,很纳闷的是,义宁陈氏家族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化型爱国家族,有“中国文化之贵族”之称,但在我们江西,对于陈氏家族尤其陈寅恪避讳,不知其故?
据说,“陈宝箴在南昌西山的陵墓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毁后,至今未修复或重建。而湖南人却重情重义,对当年主政湖湘的巡抚陈宝箴百年不忘,并在凤凰城建造了“陈宝箴世家”纪念馆。陈寅恪先生的骨灰当年在自己的故乡江西居然难以落葬,同样是多亏了身为湖南人的老画家黄永玉老先生的鼎力相助,费尽周折,最后才得以在庐山植物园安葬。黄永玉还手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刻于墓碑上,执意将陈寅恪先生特立独行的高尚人格及思想理念昭示天下,令陈氏后裔及世人为之感叹。较之于湖南人对义宁文化及义宁世家的尊崇,江西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