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娄氏宗族简介
aj^wRzJ}zA <{5EdX 娄大云供稿
7!WA)@6 Gh.[dF? 距今一千余年的唐末年间,在黔北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曾进行了一场分裂与反分裂、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中,娄氏先祖立下了赫赫战功,至今仍在民间广泛传颂。虽正史对娄氏平播尚无记载,但留下的《娄氏族谱序》和物化纪念足以证实。娄化理、娄山关已逾千年,大娄山山脉也因此而命名,铁证如山,勿庸置疑。
6( CDNMzj Jg}K.1Hs 据史载,公元876年(唐乾符三年),我祖殿邦、子娄珊父子奉诏讨伐叛寇后,被皇上封为夜郎边副土司侯,划地封侯,其子娄珊封为黔中安顺提督,娄氏父子及梁宗理,屡破战略要地黑神垭,歼灭贼寇,当地人民追念娄、梁征播战功,遂将黑神垭改名娄珊梁关,以后便称“娄山关”。今天举世闻名的“娄山关”即由此而来。公元1935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挥师北上抗日,迈步攻陷此关,旷世伟人毛泽东留下了千古绝唱的《忆秦娥?娄山关》诗词。
Z;/$niY "pP^*9FrA 平播战役后,唐朝社会进入了一个稳定时期,娄殿邦到达封地(今水坝塘镇),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先祖见此地地势平缓,风水秀丽,溪河交叠,殿邦祖便决意留此地落业,一面安抚百姓,一面建造土司府衙,召引四川、湖南、江西汉民进入封地,共同开发娄化理。殿邦祖在水坝塘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此后与郎舅梁宗理合穴于今天狮溪镇黑沙坝(壁上挂灯之墓)。娄梁氏后裔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嗣孙承先启后,用各种方式缅怀着这座不凡而传奇的坟墓。公元1995年,经当时的县委书记范烨、县长李再勇、人大主任高海桥同意,娄梁氏后裔再一次规模集资数十万元,修建了娄梁氏两位先祖将军的陵园,了结了数十代嗣孙的衷愿。而今的娄梁氏壁上挂灯陵墓,先祖墓地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气势磅然,宝莲灯光辉照人,数百米石阶梯整齐排列,百余块墓碑林立,犹如待令出征的威武仪仗队。此景此状,令人起敬,常年累月,缅怀的人群源源不断,祖宗的英灵荫佑着后裔发扬光大。
4)|8Eu[p7 phnV7D(E 栖息在今天水坝塘镇马井子娄氏五大房先祖为娄殿邦约后十几代嗣孙,道清、道明、道绳、道弘、道亨祖共穴一个整体坟墓(十个墓,其中幺房道亨祖定居云南,在我地尚无后孙,在1995年修建壁上挂灯祖墓时曾捐款八千余元)。据1930年桐梓县志,1987年再版校正之桐梓县志第八卷139页记载,“五弟兄墓”在娄化理木姜山之核桃坝,按“娄氏自殿邦后,传者十世,至此生道清、道明、道绳、道弘、道亨,得称五弟兄墓,共十椁,弟兄妯娌皆聚一丘云”。五弟兄死后合葬于一墓,先祖之举措明确,启后子孙和谐团结,这在全国众姓氏中至今未见先例。墓状及碑文已成了国家和社会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将积极依照有关历史依据,请求有关文化单位将此墓列为保护文物,使该墓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娄氏五大房先祖,五仁五虎,风流社会,官禄有加。由于社会的各种原因,而今这里杂草丛生,不堪入目,几乎难见坟墓真面目,族人看到心寒面愧,无地自容,堂堂五大房,据谱书记载,嗣孙已逾十万,走出大山,散居全国各地乃至还外。时至今日,该祖先之后孙佼佼者不乏其数,有的官居国家各部以及各级党政军要员,富商大贾、墨客骚人比比皆是。因此,遵义娄氏宗族族人于2009年清明节前捐资30多万元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五祖陵墓和举行了有四千多人参加的大型祭祖活动。
Y_woKc* G3G#ep~)vC 目前,遵义娄氏宗族的族人主要居住在遵义、桐梓、狮溪、复兴、黄坪、羊蹬、弯塘、芭蕉、水坝塘、木瓜、水银等地,还有散居在四川的南川、万盛、綦江和云南昆明等地,总人口十万多人。
[ 此帖被王炳火在2016-08-05 08: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