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梁栋:  当佛教圣物遭遇物欲嘉年华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92
威望: 1570 点
金钱: 30101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8 点
在线时间: 3752(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11-09
楼主  发表于: 2013-07-05 10:37

0 梁栋:  当佛教圣物遭遇物欲嘉年华

2013年6月19日,甘肃泾川大云寺举行了隆重的佛舍利安奉法会,法会现场演绎了一幕“高僧齐聚迎请圣物,万人空巷围观舍利”的壮观场景。佛舍利的横空现世,让世人惊奇不断,地方欢欣鼓舞,传媒热血沸腾,一场混杂着百姓好奇、信众追捧、眼球经济,乃至于地方财政诉求、资本玩家套现的嘉年华式狂欢,宛然上演。

泾川一县,地处甘肃最东缘,属于国家级六盘山特困片区,泾川县政府门户网的数据显示,2011年泾川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6300万元。据泾川本地群众介绍,地方政府对“大云寺文化产业”的先期投入,已经过亿。这个数量级上的对比,已经让我们对地方的期待——对舍利价值、确切地说是对舍利经济价值的期待,略见一斑。

道德经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而泾川大云寺这场嘉年华,高调标识了舍利这个“难得之货”,以试探百姓钱包深浅,挑战信众虔诚底线,在涵养人心、培植民意这个大原则上,尽现偏离之态。

现场乱象:组织不力,神圣不彰

“佛舍利安奉法会”的当天,十里八乡,远至隔壁区县的老百姓踊跃而至,现场聚众达数万之多。客观来讲,在目前佛教氛围尚显单薄的泾川县及其周边,法会所激发的精神需求上的热盼,着实让人赞叹。

但客观再讲,当天法会的组织思路及现场质量,却颇值得诟病。首先是在内坛的进场环节失控,人潮汹涌而至、踩踏之险环生;保安紧急控制局面时,连颈戴绶带的主法大和尚及大功德主,都被呵斥在了门外,各路媒体及应邀专家更是无所适从。而在内坛,却充斥了保安、会务、乃至热心观众等闲杂人等,各自忙乱、嘈杂不堪,法事活动开始后,外场听不到佛号,迎请舍利的队伍巡游开始后,内外场均听不到佛号,庄严神圣性全然忽视。由众高僧大德组成的舍利迎请队伍,也被前后左右的俗众与车辆围堵,蜿蜒逶迤、气势不彰。

上述乱象,一方面与地方薄弱的组织经验和控场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暴露了主办、承办方对宗教神圣性的认知不足。宗教神圣与信仰庄严,并非如外围旁观者臆测的那样,仅是一种心理威慑,而是宗教体验与宗教想象的重要激发机制,是特定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共识平台与承载基础。

信仰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其对永恒价值、宇宙实相、终极关怀、生命归宿的探求,完整了人类作为一个区别于动物的物种,所应有的生命高度。泾川的地方组织者对宗教神圣性的无视与忽略,与时下饱受诟病的丝路申遗的“外行专家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供奉遗骨的老方丈楼不能作为无用建筑拆掉一样,缺乏敬畏,尽显无知。

退一万步讲,宗教信众的信仰心理,其实是很微妙细腻的。一个粗糙拼凑、不尽尊重、直取利益的氛围,不但会使信众的宗教情怀受到伤害,本身借助虔诚与敬意来“创收”的初衷,也将化为泡影,使得财政投入不能回笼、资本投入无法获益——这个颇具“现实意义”的警钟,也当长鸣。

国内某些打佛教牌的景区,已经因此而饱受舆论质疑、并深陷负债大坑——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两重交还:从文物系统交还地方政府,从文化产业交还清净道场

在一场嘉年华式的安奉法会尘埃落地之后,作为宗教圣物的佛舍利,究竟落在了哪里?这是明白人都会有的反思。

除了眼下这场法会所安顿的泾川建国后第三批文物发掘成果,早在1964年和1969年,泾川已连续出土了两批轰动一时的佛教圣物。但这两批圣物,在迅速被贴上“文物标签”后,于省文物系统的重重荫蔽下,深隐至今,完全没有发挥其在法事活动与信仰传承上的意义。

泾川县政府,一度执着地希望文物系统能将这两批圣物交还当地,以合理安置和开放供养,并与第三批发掘成果汇合,实现真正的所谓“盛世重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与赞叹的一个善举。

且不说这一重“交还”至今落实与否,即便落实,也尚有第二重“交还”有待争取——从所谓的文化产业,交还到有如法僧团护持的清净道场,让世俗沉淀、让信仰凸显。

我们看到,泾川“大云寺”或者说是“大云寺文化产业园”,完全是在近年的文物发掘背景下,平地起建、白手起家。目前,从实体建筑的成型,到住持方丈的迎请,已经具备了佛教道场基本的“形式正当性”。

泾川出土的佛舍利及其他圣物,能否真正地在这个道场落地生根,发挥弘扬佛理、稳定人心、教化一方的功用——让佛教的归佛教、信仰的归信仰,而经济的归经济、世俗的归世俗——这最终的圆满,仍在民众与舆论的翘首期待中。

舍利招牌:商业路径,已然铺就

然而,仅仅从泾川官方公开释放的一些信息里,我们已经不难窥见“大云寺文化产业园”,与落地于其中的佛舍利,似乎不可逆转的商业开发路径。

人民网甘肃频道去年5月刊登的一篇泾川要闻,呈现了泾川大云寺的开发基调:

某相关规划专家指出,“泾川县大云寺文化产业园建设应以佛教文化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编制价值网、寻找赢利点为突破口,以养生、旅游、商贸为结合点,深度挖掘当地农业、生态、温泉等资源,走商业化运作之路”;相关投资方指出,“泾川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大云寺产业园建设已初具规模,今后将进一步研究,寻找最佳的投资板块,促进泾川大云寺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而省里某领导也直言不讳,“泾川作为西部欠发达地方,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大云寺产业园建设必须规划先行,用大手笔、大气魄、大投入的观念,牢牢把握产业运行规律,以开放、开发的理念解决面临的问题”。

此外,2013年甘肃"民企陇上行"招商引资330个项目之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也赫然罗列了“大云寺文化产业园开发项目”的主体框架:

项目内容为“在泾川县城北新区,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以仿唐建筑风格为主格调,建成集主展馆、舍利塔、山门、钟鼓楼、碑亭、前区广场、影壁、迎宾广场、佛经广场、佛音广场、佛文化街、商业街、景区道路等于一体的大云寺文化产业园”;总投资为“10亿元”;合作方式为“买断经营权或合资(入股)经营”。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女士,曾在一篇题为《圈钱不能圈到宗教资源头上》的文章中慨叹道:“资产货币化过程没有穷尽,土地货币化、矿产货币化等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隶属宗教资源的寺庙道观货币化令人匪夷所思,挑战到人类良知的底线,将使国人成为没有文化的飘零之人。”

她进一步饱含情怀地评述到:“公共资源集团化,集团资源个人化,最终所有的溢价、套取的资金,通过模糊的地方预决算,到了该去的地方。试想一下,如果全球所有的政府公共资源从卢浮宫到黄石公园、故宫全部打包上市,如果所有的宗教资源,西班牙巴塞罗那城的教堂、柬埔寨的吴哥窟、中国的法华寺全都打包上市,这样的资本市场离天堂远,离地狱近。”

“如此的俗骨俗相,让虔诚礼佛者心归何处?一个精神上漂泊的民族,将无存身之地。”

谨以引文,共相警策!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梁栋:  当佛教圣物遭遇物欲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