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千金赋 刘若谷原著 江西师水居士揭隐
阴阳动静,两者贵乎兼施;虚实刚柔,处处求其相济。
师水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阳者为天、为动、为实、为刚,阴者为地、为静、为虚、为柔,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变,没有阴也无所谓之阳,没有阳也就没有所谓之阴。在地理风水上,阴阳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以气而言,生气为阳、死气为阴;以质而言,无形的为阴、有形的为阳;以形而言,有情的为阳、无情的为阴,以山水而言,山为阴、水为阳。《雪心赋》云:“一不能生,生物必两,要合阴阳”《发微论》云“夫孤阴不生,独阳不成,天下之物莫不要相配对”。故阴阳两者贵乎兼施,阴中含阳、阳中含阴。落脉阴来阳受,阳来阴受,是脉之阴阳有交度;阴龙取阳穴,阳龙取阴穴,是龙穴相对有阴阳。乳穴有凹、突穴有靥、窝穴有突、钳穴有泡、高山寻窟、平地寻堆,此穴之相对有阴阳也。动静者,《发微论》在动静篇有云:“山以静为常,是惟无动,动则成龙矣。水以动为常,是惟无静,静则结地矣。故成龙之山,必踊跃翔舞,结地之水,必湾环悠洋。若其偃硬强勒,冲激牵射,则动不离动,静不离静,山水之不融结也”。虚实者,《灵城精义》云:“气有虚实,法当以实投虚,以虚投实。”,结穴之处,瘦中取肉,饱中取饥,厚中取薄,此皆虚实相济也;刚柔者,《发微论》在刚柔篇有云:“山体刚而用柔,故高耸而凝定。水体柔而用刚,故卑下而流行,此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也。凡强急者皆刚,缓弱者皆柔,然急之中有缓弱,缓弱之中有急强,是又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也。”此为刚柔相济也。动静、虚实、刚柔、皆阴阳也,总宜兼施、相济为的。如:若移左一步放棺亦似是,移右一步放棺亦似,移上亦正,移下亦正,无的然之所者,则非真穴,此术家谓之菩萨面,面面皆好,决非真穴,盖此则纯阳无阴之故也。又《地学》云:“我行雅州见雅山,簇簇文峰有百千。唤作雅州名甚好,却少雅士在其间”,为何遍地都是文笔峰之地反而不出文士,盖纯阳(文笔峰为木火之星属阳)无阴,阴阳不相济之故也。地理为性理之学,古曰物以稀为贵,如一贵物若太多太多,则反而不贵,此自然之理也。
不知其子观其父,不识其主看其奴。前呼后拥,实为贵胄之儿,反背侧身,祇是他人之护。
师水注:子为穴,父为穴山;主为穴山,奴则为砂。众大取小、众小取大、众高取低、众低取高,取其特也,这就是不知其子观其父。《雪心赋》云:“重重包裹红莲瓣,穴在花心;纷纷拱卫紫微垣,尊居帝座。”这就是不识其主看其奴。观其父、看其奴,这种方法叫做借宾定主之法。有真龙真穴之处,必有真砂水、真朝对;如得众山拱卫之山,有前呼后拥之状,非大地而何?至若反背侧身之山,祇是他人之护卫而己。
缠护者,有踊跃奔腾之势;环卫者,有归降朝拱之形。
师水注:此言以周围砂之形态去判断龙之行止, 若左右缠护之山,其形势如踊跃奔腾之状,则表示龙在行走之中。若四周环卫之砂,其形状如前山秀列,若依附、若朝拜、若拱手,四周之砂有俯首听命之状,则龙将入首而止也。判断龙之行止,务必细心,大致而言,何以知其行,水之所分,山之所发;何以知其止,山之所交,水之所会。《疑龙经》云:“分牙布爪龙欲行,藏牙缩爪龙欲住,桡棹闪后龙欲去,手足向前龙欲止。”这是形容龙之行止较为贴切的言语,《珠山集》云:“有诀法,识龙行,山山脱卸向前腾;又有法,知龙止,山山环抱如朝揖”,《入地眼全书》云:“寻龙先识行与止,去来分合勿昏迷。游鳞风翼非真落,勒马横弓识所止(勒马之砂,力大;横弓之水,多情;看地有此,便有入手处)”。
节节追寻,寻到一局则可止;枝枝细看,看其一变正堪求。
师水注:大凡寻龙,务须遂节追寻,详察其降势落脉,若见局势团聚,可以在这里查看有无结穴。又当群山缭乱,诸脉并出,须要细看擘脉,孰为正脉,孰为枝脚,若见与众不同而特异者,此枝必有真结,可以在此追踪下去,此与《葬经》云“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之意同。
后面散漫而来,则以成星为特;一路牵连而至,则以跌断为奇。
师水注:凡见后龙一片散漫之状,则是弱而无势,后见星峰特起,谓之间星,则是变弱为强,后去必结地矣,否则一直散漫无收,决不结地而为假龙。至于龙脉一路牵连而至,则无起伏未经退却也,后见有跌断之处,则有退却变换,才能结地;否则像死鳅死鳝一样,决无融结之理。
体态刚强,脚下贵铺毡褥;本身细嫩,后头不嫌粗豪。
师水注: 大凡穴星的体态刚强,落脉必急,结穴一定是急来缓受,贵脚下有毡有唇,有裀有褥,则为有化气方为真穴。若遇本身细嫩者,则后头不嫌粗豪,乃刚化为柔之结作也。
结作将成,身必先转;真龙若住,势必前趋。
师水注:行龙将近结作,其身必有磨转之势,所谓“藏牙缩爪龙欲住”是也;及至行止将住,则其势又有前趋之状,所谓“手足向前龙欲止”是也,人之奔跑而欲停止就是这种形态;此皆判断龙之行止之法也。
细心睇认,以察其真情;放开眼眸,以观其形势。
师水注:察龙穴内局之情形,务须细心体察其精神真情,非徒粗看皮相也。若观龙穴外部之形势,则又必须要放开眼界,从大势上观之。此即《葬经》云“千尺为势,百尺为形”之意也。
山下成炉底,断其有结无差;腰间带水星,定是龙去不远。
师水注: 炉,犹如古时之酒缸,其底园而稍为突出。这是形容结穴之处,其山下成炉底之状也。若见行龙腰间溜下小山丘,成串珠水泡之状,一个大一个小,跌断过峡,此名为束气,龙行至束气处,则可显示离此不远之处就会结穴了(一、二节即可结穴)。有人又称之这种形状小巧清秀而圆丰者名为左辅之星,而左辅星三、四个常生于真龙结穴之处作护卫,吉星行龙,如无辅弼之星随护,说明龙势尚末住,离结作还有一段距离。《撼龙经》云:“贪巨若无转弼下,高岭如何住得龙”即是此意也。
前山杂乱,须知移步换形;拜伏当前,有如君王即位。
师水注:若见前面之山,杂乱无章,不成堂局,此处不是穴位,这时就应该移步换形,向左右详察,去寻找穴位。凡穴前之朝山必须要有朝辑、拜伏之状,好比在朝之大臣朝拜圣主一般。这是用朝山证穴之法也,《雪心赋》云:“须知移步换形,但取朝山証穴”即是此意。
或因就局而趋于横逆;有时避煞而闪于偏斜。
师水注:行龙结穴,有时因为要就局,往往成横龙贴脊而结穴,或是翻身逆势而结穴。亦有时为了回避坐山之缺陷,或面前凶山恶水,正脉往往闪于偏斜之处结穴,《巧拙万金歌》云:“误葬每因求正面,仙人多是下偏坡”即此意也。寻地点穴尤难,千变万化,古云:“望势寻龙易,登山点穴难”又云:“一年寻地,三年点穴”。从前江西赣县及雩都等地,教受门徒峦头术的最初入门方法,就是把砂粒混和米桨,堆成一个个好像山形的砂堆放在大木盘上,师付预先把一个个铜钱埋在他认定的穴位,然后执一枝牛骨簪,指点初学的门徒,到了门徒能认得出铜钱之处,就是完成初步入门工夫,后才跟着带他们登山越岭,详加指点,这是第二步实践工夫,由此可见点穴之功夫不易。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