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清镇县志》载:“在城西二十五里。旧建平桥二十四洞,名为‘鸡昌桥’,后为水圮。
跳墩以北80多米的河道中间,有一座小岛,顶端离水面3米多高,东西宽20多米,南北长60多米,像一条鱼的头和脊背露出水面一般。跳墩以南250多米的河道中央也有一座大小和模样相同的小岛,红枫湖大坝就修筑在其上。关于第一座姬昌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美好的故事。
相传在猫跳河边,有一姬姓人家,以种田为生,家道贫寒。一天,从天府之国来的一名风水先生,发现河道中如“鲤鱼奔滩”的小岛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当天晚上,风水先生就借宿姬家。在交谈中,风水先生说:“我在这里发现了一块宝地,谁能葬在此地,他家一定大发。”
不久,姬母病故。姬家请风水先生为其葬母作点拨。风水先生说:“这一棺地不同一般,只要葬准龙位,谁点拨谁就眼瞎。我帮了你,你家要负责我的生养死葬。”姬家满口答应将如何如何善待风水先生。得到指点,姬家将亡母葬于跳墩以北80多米的河道中间“鲤鱼”的头顶上。此后,姬家时来运转,财源广进,官运亨通,一举成为名扬云贵的豪门望族。
日子长了,荣华富贵的姬家对风水先生日渐生厌,最后竟然让老先生到鲤鱼岛尾部的豆腐坊去磨豆腐。长年累月的劳作,折磨得先生双目失眠。
远在峨嵋山的高徒听到了师傅被困的消息后,不远千里前来相救。徒弟想出了妙计,对姬家说:“你们姬家这样发达,如果能在猫跳河上修建一座多孔石桥,桥头各建一座石坊和尖顶宝塔。石坊塑起周朝周文王姬昌和姜太公(姜尚)的石像,取桥名为姬昌桥。既象征姬家昌盛和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又造福乡邻,功德留千秋。”
姬家听了,非常高兴。就按要求建好了桥,修好了塔和坊。殊不知,桥像一张拦河网,严密地挡住了“鲤鱼”的前程。石坊像两把铁叉,共同叉住了“鲤鱼”头。两座宝塔像两把利箭倒映在水中,上午,东岸箭发,下午,西岸箭发,共同射死了姬家的财神,射断了仕途。计成之后,徒弟救走了师傅,治好了双眼。姬家从此败落。
姬家由贫穷到富裕,再败落,毕竟是民间传说,但是,猫跳河上的跳墩变成了石桥,方便了群众往来,“鲤鱼”的头顶上的确葬有一座坟,那是事实。不过,后来,24孔石桥还是被洪水冲毁了。
由姬昌桥连接起来的321国道,历来是四川经贵阳,到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来往的交通要道。为了解决好渡河问题,清道光17年(1837)年,贵阳商人贾颜正捐银3000多两,在被冲毁了的石桥处,重新修建了一座15孔的石拱桥,两岸各建石坊一座,伊宫保里布题名“康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