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454
威望: 2573 点
金钱: 2661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540(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01-09 15:55

0 骄与慢

※七种骄:色力骄、无病骄、长寿骄(例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少年骄、富贵骄、族姓骄(种族、学历、工作等)、多闻骄。
※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卑劣慢、增上慢、邪慢(没有实证言实证)、我慢(根本慢,“我希望我存在”。)
第一个是“慢”。“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所以心中想:“我境界远超过他:我比他富有,比他英俊,比她漂亮,比他健康,比他有力气。”乃至认为比别人有权势。因为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中起了慢,甚至于有时会开口说:“我胜过他。”这叫做 
第二种是“过慢”, “过慢”中的“过”字是指过失,所以有过失的慢就叫做过慢。什么是有过失的慢?譬如说,前面那个慢是没有过失的,因为他确实胜过别人,所以认为说:“我胜过他。”虽然是慢心,但却是合乎事实的慢心,所以是没有过失的慢。“过慢”是有过失的慢,譬如他明明没有胜过别人,却颠倒事实而开口说:“我胜过他。”其实他与对方是一样的强壮,却说“我胜过你。”或夸口说:“他一定赢不了我。”这就是有过失的慢心。又譬如说,财富跟人家一样多,或者证得的法跟人家一样平等平等,却夸口说:“我胜他,我的法比他高。你们来跟我学,不要去跟他学。”这就是有过失的慢。在平等的情况下而自称比人家高,自称有过人法,所以产生了过失,这就是过慢。
第三个慢是“慢过慢”。慢过慢是说他的慢心,是在有过失的慢心上面再增加另一个慢心。譬如第一个慢是胜过人家而自称超胜,第二个慢与人家平等而自称超过他人,第三个慢则是更增加一种过失:明明输给人家,却还要反过来说是赢过人家。不如别人时,本应说是不如别人,假使说自己与别人同等,也已经算是过失了,他反而说是赢过人家,有三种超过本分之处,所以叫作慢过慢。譬如说,如果今天你真的悟了,现在有个人误会佛法,落到离念灵知中,他反而来破斥你:“你错了!你是大妄语,得要下地狱的!离念灵知才是真心,我才是真的开悟。”那他就是慢过慢,已经不单是“慢”或“过慢”了。
第四种才是“我慢”,又称为根本慢。因为这种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是一切人生来就有的:因为有“我”而生慢。小孩子常常这样,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孩子出生不久,看到别的小朋友,他就会比较高下,觉得自己比其它小孩高超,因为有“我”而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我”存在,他就很欢喜,这就是我慢。凡是基于自我的存在而生起的慢,都属于我慢。所以一般人骂别人:“那个人真我慢,很我慢(台语),•”他是因为有我而作了比较高下,产生了慢;是因为“我”的存在,有“我”所以起慢,仗恃有“我”而生慢。因为有“我”,所以能跑跑跳跳;“我”能演说,“我”能坐很久,“我”能作得比别人好;都是因为这个“我”有所能为,所以恃“我”而起慢,这才是我慢。
第五个慢是“高慢”。从慢、过慢、慢过慢来讲高慢,你就知道高慢的真义了。若有人向别人表示自己已得上人法,超越于一切人;他因此自高,就是高慢,是因为自己胜过一切人而产生慢心。高慢在诸地菩萨位中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三贤位中。诸地菩萨不会在心中起一个念说:“现在全球我最棒!”他不会这样想,即使为了显示正法而说全球只有他的法才是最胜妙的,但是心中也不会有高慢,只是为了摄受众生而说。他总是拿上面的佛、菩萨来比:“自己的修证真的很差!很差!要到何时才能成佛?何时才能像十地、等觉菩萨们那样?”他们都是这样想的,从来不会拿下面的人来比较,所以就没有高慢可说,因为他心心念念想着怎么样往上爬,来利乐更多的众生。可是想着要往上爬,却又不能迅速的爬上去,如何能利益更多众生?那该怎么办?这样想的人怎么会起慢?所以诸地菩萨不会有高慢。但在三贤位中有时会生起,都看他个人修证高下而有不同。然而高慢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现的多,凡夫位的善知识常常会想、会说:“我说法讲得比他好,他说的法义不如我。”这就是高慢。通常是凡夫位才会有高慢,转依如来藏以后,高慢出现的状况就会比较少。
第六种是“卑慢”。卑慢是高慢的颠倒,因为不如别人,所以心中自我安慰:“他虽然赢过我,其实也没有像他讲的赢那么多啦!”这就是卑慢。明明与别人相差很多,却说:“其实没有差那么多啦!”这就是卑慢。
第七是“增上慢”。很多人犯了增上慢,乃至阿罗汉也不能免。增上慢只有地上菩萨不会产生,三贤位菩萨证悟以后,相对于未悟或错悟众生,有时会出现一点自我膨胀,就是增上慢。可是自我膨胀到很严重之后,接着就会退失而又自以为是大幅度的增上了。增上慢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还没有得到的法,自称已经得到;还没有证得的证量,自称已经证得了,这就是增上慢。可是阿罗汉为什么被诸佛、等觉菩萨说为增上慢?因为定性阿罗汉不信受“佛的境界和阿罗汉有很大的差别”,他们认为:“佛也是阿罗汉,我也是阿罗汉。”所以有人赞佛而说:诸佛如来如何有智慧、有威德、有大福德,阿罗汉们总是不信,他们认为“佛跟我们一样是阿罗汉”,解脱证境平等无二。所以,佛本来不想讲法华,但是有人三请之后不得不讲;可是准备开讲时,五千声闻人就当众退席,大规模的公然抗议!那种抗议场面真是很大,可是佛对此默然无言,等他们都走了才开讲;佛陀不便制止他们离开,而阿罗汉们是应该有所为而出面制止的,他们都没有出来制止五千声闻人的离开,这表示阿罗汉对佛仍然有疑,怀疑自己是否与佛陀的解脱证境相同?怀疑佛即将宣讲的法华是否言过其实?所以说他们仍有增上慢。
这样说明,七个慢的意涵都了解了。总之,想要避免七个慢,除了根本慢以外,其它的六个慢,在佛门里常常不小心就会犯到。明心以后就不会有我慢,不会恃我起慢,因为知道自我虚妄。你们来共修,亲教师上课时一直解说五阴十八界虚妄,一直杀除大家的自我,杀到后来,我慢就会断除了,不过其它的六个慢却很难断除;但是只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就不会再犯其余六个慢:所想与所说都如实。你只要如实,就不会产生一切慢,因为了知自己距离上地、佛地有多么遥远。这样一来,纵使胜他,也不会起念说“我胜他”,这样就不会犯其余的慢。所以要记住一句话:如实。菩萨能把七种慢坏除,就能自利,兼能利他。因为你的修行将会非常快,绝对能自利;而众生对你也不会排斥,会信受你,因为你说法和想法都如实,他们将会信受你,他们就能从你这里得到利益,因你而往上进修。所以,坏七慢的人能自他利。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454
威望: 2573 点
金钱: 2661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540(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18
沙发  发表于: 2024-01-09 16:03

在《成唯识论·卷六》中说,“云何为骄”?什么才叫做骄?下面下了定义:“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能障不憍,染依为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自己的长处或自己擅长之事,心生执着,从而陶醉骄傲。骄能够障碍谦卑,生长染污不净之法,都是骄的危害。教育中总结了八种让人产生骄傲的原因:

第一是盛壮骄,因为自己的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而骄傲。这在动物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例如《动物世界》中,很多动物,如狮子、老虎等,都是以体力、暴力称王称霸一方。

第二是种姓骄,因为种姓、人种血缘优越而骄傲。例如有人出生,就生在贵族种姓的家庭,这就是骄傲的本钱。种姓在古印度是一种地位阶级的象征,古印度的阶级界限非常分明。地位从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四个阶级界限分明,不能逾越。虽然现代社会比起古代社会文明进步很多,但是种姓,肤色、性别所造成的等级,在世界各国仍然还存在,且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也存在。例如同样是美国公民,白种人在黑人面前就显得高人一等。

第三是富骄,因为财物富裕充足而骄傲。古往今来,很多人为实现富骄梦,不择手段去掠取财富。孔子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富而不骄,这种修养本来不容易做到,但是比起贫而无怨还是容易一些,所以说“易”。很多人财富多、地位高了,反而更平易近人,这就是“富而无骄”,然而想要做到并不容易,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贫戒怨,富戒骄”的古训。

第四是聪明骄,因为自己聪明贤惠而骄傲。人没有知识的时候,就迷惑颠倒、愚痴、不明事理。掌握了一些学问,又骄傲自满,这叫聪明骄。聪明和智慧是不同的,智慧是本自具足,越有智慧的人越谦虚,不会骄慢。

第五是色骄,因为容貌端正而骄傲。人长得漂亮,身材好,自然会产生骄傲,这也在所难免。第六是寿命骄,因为寿命长而骄傲,长寿,健康成了骄傲的资本。

第七,行善骄,因为行善修德而骄傲。行善做好事,帮助他人,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因此而骄傲,甚至在行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起了名利之心,结果就把好事变成了坏事,违背了初衷。

第八种,叫自在娇,因为事情顺心,心情自在而骄傲。例如说学圣贤教诲的人都有心想事成,事事顺遂,吉祥如意的体会。因为修行有一点感受而骄傲,也会适得其反。

这里所说的八种骄只是概括而言,骄慢带来的实质是痛苦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弟子规》也提醒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果只是学习些许圣贤典章名句,但是没有力行在自己的修身上,反而恃才傲物,这是错误的。

越是有道德学问的人越谦虚。如果学得越多越傲慢、目无父母尊长,所得的学问就背道而驰了。这种学问不是圣贤学问,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是性德本具,因此有一句话说:“好学近乎智。”正是通过好学,向圣人学习,向经典学习,把我们自性中的智慧引发出来。这说明智慧是先天本自具足,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后天的学习有助于人把蒙蔽智慧的障碍去掉,使得本自具足的智慧得以显发,智慧显发之后,自然就会保持谦虚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