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逌(1720--1806)字叙臣,又字叔达,号灵溪,武鸣太平乡葛阳村人,壮族。雍正十二年(1734)以县考第一的成绩进入学宫,乾隆六年(1741)考选贡生,九年参加广西乡试中解元 (全省会考第一名),十三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刘定逌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注定他的一生仁途并不洒满阳光。在翰林院,过去翰林们见到掌院只行弟子(学生)礼,也就是拱手礼。但宰相和珅兼掌翰林院后,为了显示其威势,却要翰林仍行跪拜礼。刘定逌早对贪污腐败、仗势欺人的和珅甚为鄙视,就算当翰林“有媚之者,率从拜焉”时,刘定逌依然坚持只行拱手礼,结果惹怒了和珅。乾隆二十二年(1757),和砷便以“大考论事不如式”为由,奏了刘定逌一本,把他逐出翰林院。
据说刘定逌被逐后,一时生活无着,便到京城名宦罗源汉家中食宿。有次和珅有事到罗家,顺便派人叫刘定逌出来相见,不料竟被拒绝,和珅没了面子,十分恼火,回到翰林院干脆把刘定逌的名字从翰林名单中抹去,并想法子构陷刘定逌。刘定逌料定和珅不会放过他,就卷起包袱,急急忙忙离开了生活和工作了十年的北京返回广西。这年他才37岁,正是人生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却抱恨结束了仕宦生涯。
回乡后,刘定逌先后在隆安县驮厚村办私塾,在家乡葛阳社学授课。后来又被思恩府聘为阳明书院山长。乾隆二十八年主讲浔州府(今桂平县)浔阳书院;四十年到桂林掌教秀峰书院;嘉庆六年(1801)主讲宾州宾阳书院。嘉庆九年,广西会考,巡抚张百龄请刘定逌到桂林,让他陪主考喝酒。这时,从北京来的主考才知道刘定逌还活在世上,但觉得奇怪为什么翰林名单中没有刘的名字。主考立刻将情况向嘉庆皇帝反映。碰巧此时正在追查及处理大贪官和珅案件。
这样刘定逌很快得以平反,恢复了翰林名誉,朝廷还任他为道御史。刘定逌说自己是—个84岁的老人了,已力不从心,便坚辞不就职。这年嘉庆皇帝设鹿鸣宴,特别邀请刘定逌以乾隆九年乡试第一名的身份参加。鹿鸣宴是科举时代乡试放榜的第二天,由州县长官邀请考官、学正和中举的人参加的宴会。因会上要唱诗经中的小雅鹿鸣篇,故称鹿鸣宴。另外,殿试文武状元设宴,邀同年团拜也叫鹿鸣宴。刘定逌能在60年后重赴鹿鸣宴,而且由皇帝主持宴会,可说是旷古未有之荣宠,因此一时传为佳话,使这位清代南宁最有才气的壮族教育家、诗人兼作家坎坷的一生有了一条光明的尾巴。两年后的1806年,刘定迪因病去世,享年86岁。
来自龙腾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