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宝的利益要从恭敬处求
我们在听经闻法的时候,要怀着恭敬的心,也要发广大的菩提心。有了恭敬心就可以自利了,自己可以得到净化、启迪智慧、消除业障;发广大心,也代表一切众生在这里听闻佛法。印光大师说:“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我们坐在法堂里发着广大心听经闻法,那就是庄严肃穆的;发虔诚心,自己当下受益,因为三宝的利益要从恭敬处求。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菩萨本身是智慧很高的,但为了利益众生,弯下腰,垂下祂的手,像阿弥陀佛常伸手一样,叫“垂手接引”。所以,我们在法堂看的这些片子,它承载了佛法,这是当代弘扬佛法对众生机的一个方式。不要觉得好像都是平时很熟悉的场景,离我们很近,就生不起恭敬心,而是要越发有恭敬心。恭敬心也是要平时常常训练的,慢慢地才能越来越有恭敬的状态。就像孩子对父母的孝心一样,实际上是需要训练的。从我们本有的对父母就有这种亲情的爱,对父母依赖的情感,然后经过慢慢的训练,提升到孝心的理性情感。孝心是子孙的修养,有它的先天基础,必然也要有后天理性的培养。
Part 2听经闻法的人能安住在修行的苦里并且享受于其中学佛也是这样,我们常常会讲到虔诚心,实际上,它又是一个课题,也是我们在这里慢慢培养自己的一个品质,然后广大心又是一个修行内容。就像老师抛出一个作文题目,学生要写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拿到最高分数。也就是说,佛教里的任何一句话,它需要很多功夫去深刻修行,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达到的一个结果。所以,佛教的修行是一件既规律又蛮辛苦的事情。从普通的层面来理解,大家觉得学佛修行就是要离苦得乐,肯定要舒服一点,没想到修行也这么辛苦。这也就形成了听经闻法的人能让自己安住在这个辛苦的状态里,而且能享受于其中;如果没有闻思教法,没有形成这个文化自信,心里没有得法受用,就会去追求世间的那种安逸
Part 3节约精力来学佛所以,修行的精进是需要动力的。如果放逸是烦恼的话,那降伏烦恼是需要加持力的。一个很精进的道场,它的背后一定有很大的法的加持力。同时,修行也是需要体力的。世间的那些事在可有可无的时候,就要选择无,或者是少一点有,节约一点精力,用来学佛的时候用,因为学佛也是很耗财力、物力、人力、体力的。丛山老和尚为了能供养三宝,平时花钱很节约的。他能走路的时候不坐车,能光脚的时候不穿鞋,真的叫省吃俭用啊!他就是这样子把节约出来的钱用来供养三宝。我们也要节约一点精力出来学佛,不能在法堂里打瞌睡养神,一回去了就眼光发亮,精气神特别足,这就不太好。我们要在该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要把生命的精力全心全意地用在跟上僧团的节奏,这才是正确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