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454
威望: 2573 点
金钱: 2661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540(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1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15:46

0 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学佛的人,有一句口头语,就是“随缘”。大家都常说随缘、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呢?随缘二字,具足应该说是“随顺因缘”。
因缘二字,在佛经是非常深奥的名词,要解释因缘二字,就要从佛陀在菩提树下修行证道说起。佛陀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证道,他所证的道就是“缘起”。缘起,具足说就是“因缘和合生起”。
什么是缘起呢?《阿含经》中给缘起下的定义是:“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意思是说:宇宙之间,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全是许多因素条件、彼此间关系的生起与存在。任何事物,全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持而生起存在的。
其中若欠缺某一些因素条件,这一法就不会生起;生起之后,若是某一些因素条件发生变化,这一法的本身也随着发生变化。

缘起法,是宇宙间本然的法则,不是佛陀所创造或所制定,而是“法尔如是”。大自然间自然的法则,此自然法则为佛陀所证悟。
《杂阿含·二九九经》谓:“佛告比丘: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
佛陀最初是以人生生老病死的烦恼而出家修道的,最初缘起的含义,主要是针对生命流转而说的。因此经中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缘起,是佛陀以有情生死流转的立场所证悟的真理,这种有情生死流转的缘起,具足的说,就是十二有支流转。继而由有情生死流转的缘起,扩及于万法生灭变异的缘起,而把前者称“内缘起”,后者称为“外缘起”。
所谓外缘起,是指世间一切物质现象的生起、存在、变异、坏灭。宇宙万有,没有孤立存在事物,一切都是仗因托缘,互相关涉对待而生起存在的。
好比我们以泥土与水加以调和,再加以木杖、轮子等工具,就可以做出泥罐、泥钵等陶器来;我们用纱缕织成布,用草编成席子,也都要加上工具,人工等相关的条件。
更具体的说,我们有了或瓜或豆的种子,但种子只是因缘的条件之一,必须把种子埋在土壤中,再加上阳光、雨露、人工等助缘,种子才能萌芽生长。
当然,如果我们再除去杂草,施以肥料,种子萌出的芽会生长的更茁壮。所以种子生出豆苗瓜蔓,决不是种子单一的因素条件,要依赖其他许多相关的因素条件。

这许多相关的因素条件,重要者称因,次要者称缘。有缘无因,固然不会有事物的生起,有因无缘,同样也不会有事物的生起,而因缘具足,一定成果。
在因缘具足的条件下生起存在的事物,就叫做“因缘生”;而许多因素条件生起事物的理则,就是“因缘起”,简称缘起。
宇宙万象,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也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些关涉和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生起、存在、变异、坏灭。所谓“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因就是主要的条件,缘则是次要的条件。
这就是所谓: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人世间事,因缘没有成熟——就是因素条件没有具备时,我们强求不得,一定强求,必生烦恼;因缘成熟,水到渠成,一切顺乎自然。
譬如树上的苹果,没有成熟时,你强摘下来又酸又涩,但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一切就自然了。我们学佛的人常常说“随缘”,意思就是说随顺着因缘,任何事不勉强。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事在天,这其中就含有因缘成熟不成熟的意思。有因缘和合的生起、存在,自然也就有因缘离散的变异、坏灭。
青年男女,互相爱慕,交往一段时间后,终于缔结连理,这其间,自然有它的因,也有它的缘;相反的,夫妇交恶,争执不断,日久不能相处,终至异离,这也有他的因、有他的缘。
好友意气相投,合伙创业,有它的因缘;到了事业有成,彼此猜疑,终至折伙,也有它的因缘。“有因有缘世间集”,同样的,“有因有缘世间灭”。一切都是因缘,离开因缘,就没有所谓宇宙与人生。
随缘,就是有不自我执着,不坚持己见的意思,我们与人相处,包括家人、亲族、街邻、朋友,以至于公司的同事,道场的同修,如果处处执着自我、固执己见,岂不是自寻烦恼?
佛经上说:“随顺众生”——随顺别人,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随顺众生,尊重别人,也是结善缘的一种方法。

缘有顺缘、有逆缘;有善缘、也有恶缘。我们在生活过程中,随顺众生,处处与人结善缘,自然会顺缘多而逆缘少;反之,处处与人结恶缘,自然是逆缘多而顺缘少了。
      我们常常说,随缘、随缘,要能随顺缘,也要能随逆缘。如果只能随顺善缘,不如我意的缘我就变了脸,那叫随什么缘?如果能随顺逆缘,则逆缘也能化为顺缘,恶缘也能化为善缘。
      大乘佛教发菩提心的修行者,要修六度。六度的第三度是忍辱度——羼提波罗蜜,忍辱度所以度嗔恨。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人情上最难忍受的境,莫如侮辱,辱若可忍,则其他境遇也就能忍了。
但是,随缘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同流合污,在修持上要中心有主,不随境转,在生活上要随顺因缘,一切不勉强。至于其间的分寸,就要靠自己的智慧来抉择了。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