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依仪轨而生起的。行者透过善知识,经仪轨来受持,伴随自心种性的自然苏醒、功德的积聚、不断闻法與行持善业而获得世俗菩提心,这是透过仪轨来授持。“胜义菩提心”並非透过仪轨来授持,它只能通过禅定来获得。因此,行者首先必须积聚功德,才可进而积聚智慧资粮。智慧资粮指能了知並通达智慧。福德资粮可通过供养佛、修慈悲心等来积聚。通过这些,行者积聚广大功德,然後再经禅定修习,把方便和智慧两者结合,这样行者将能见到诸法实相,这称为“见道”。当到达“见道”的境界,即已通达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分两种
世俗菩提心又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願菩提心”,指行者瞭解到一切有情其实跟自己有著密切的关系。若要救度众生,使他们完全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並引导他们获得快乐,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必须证得圆满正觉之佛果位。由於对一切有情生起真实无谬的慈心和悲心,为了救度他们,行者从内心发願成佛,这就是“願菩提心”,单单生起此願心已具有很大功德。只是发願並不能达成圆满正觉之佛果位。成佛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目标,必须非常精进,並且尽最大努力才行,除发願,还须实际行动。
不应放弃与气馁
退失菩提心是由於见不到修持的效果而感到气馁,生起放弃菩提心的念头。有些人行种种善,却换来更多痛苦。他们因修持佈施,而变得更加贫穷;因谨守戒律,而得更多病患;他们谨慎地修持,但在身心上却生起更多的痛苦烦恼。
这些人感到心灰意冷,因而想要放弃菩提心。这时,行者不应放弃,因为当你骑著菩提心之马,你将会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故不应感到气馁。
退失菩提心的另一个原因是见到世间充满著痛苦而感到无能为力。无论你做了多少善事,别人总是趁機利用,甚至损恼对待,不但没有为你对他们所做的表示感恩,还要抱怨並加以伤害。
要面对这些情况並继续帮助有情,实在相当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应清楚知道,任何事情其实都如幻象或魔术戏法一般。因此,无论面对任何痛苦和困难,行者都不应感到气馁,应继续修持下去。
须建立正确发心
行者首先必须建立正确的发心,若一个人以正确的发心和态度来闻法,那麼菩萨主要修持的六波罗蜜都已包含在其中。整个菩萨道的主要修持是六波罗蜜,如果凡事都以正确的发心和知见去做,即使只是聽闻佛法这行为本身,都已包含六波罗蜜的修持在其中。因此,应以正确的发心和态度来聽闻佛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