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何为僧才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429
威望: 2562 点
金钱: 2648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459(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1 09:17

0 何为僧才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僧人,但僧人和僧才有一些区别的,是僧人不一定是僧才,而是僧才前提必须是僧人。
那么优秀的出家人是如何培养的?首先界定一下出家人优秀与否,在于他的教法和证法的功德圆满与否。那么怎样才能够教、证功德圆满呢?不但要学三藏经典的教法的功德圆满,而且戒定慧三学修证的功德也要圆满,这叫做教、证功德圆满。
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当中讲到 :“随次闻思修,得法及得慧”。世亲菩萨对此解释的时候说,首先依止善知识,方能真正领悟到正念佛法的妙义;有了正念佛法的妙义,才能够通过这样对正法义理的不断地串习,于相续中得到证悟。说的是首先闻、其次思、然后修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简单地说,闻、思、修就是圆满整个教法和证法功德的一套完整的内容。作为一个出家人,要成为僧才,首先必须能够做到闻、思、修。
关于闻、思、修,自古以来佛教各派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比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中有这样的一种理解,它把闻、思、修慧比喻成为:依靠名相而了知其义者为闻;不需要名相而完全直达义理者为修;或依靠闻、或不依靠闻而能了达其义者为思。
关于这个问题,打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它说:假如有三个人,一个人懂得游泳,一个人虽然学过但不是很好,还有一个没学过游泳的人。没学过游泳的人渡河的话,必须要依靠岸上的草或者绳子之类的所依,才能够渡到对岸。类似于这样,依靠名相而了达其义者为闻;一个人完全不依靠绳子或者岸上的那些草木等等,不需要抓任何东西,直接可以自如地游泳到达彼岸者比喻为修,因为他不需要再依靠文字,直接可以通达义理;有时候依靠文字,有时候不依靠文字,交替地去做者为思,这个大概是毗婆沙宗的说法。
在世亲菩萨的《俱舍论自释》当中,对此做了批判:按照你的这个说法,思干脆就不存在了,为什么?那种依靠的部分算是闻,不依靠的部分算是修,哪有什么思呢?宗大师也在《金鬘论》当中坚持这个观点,说闻、思、修的内容是什么呢?首先,从师父或从书中了知,从不知变成知,那就叫做闻。
第二,了知后反复思考,理路清晰、断除一切疑惑,通过推理或正理,在相续中能够生起完全的定解,那就叫做思。通过对定解的内容不断地在相续中串习,达到完全自如、不需要任何造作的状态,那就叫做修。这就是宗大师在《金鬘论》中所说的。所以,所谓的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是什么呢?听闻佛经所生的智慧,乃闻所成;如理作意,定解之慧,乃思所成;专注定解,经三摩地修行所成,乃修所成慧。
这就说明,要培养一个僧才,光靠学习是不够的,但是没有学习是万万不能的。也就是说,学习就是闻;对学习的内容不断地贯通、不断地从理论上加以反思、改变自己的内心,令相续中生起定解,乃是思;然后不断地串习就是修。因此培养僧才不外乎就是闻、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