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冠奥密克戎的中医定义
在朋友圈看到讲19年新冠后遗症的例子,讲疫毒伤及人体阳气这些。正好有所感触,就发表点评论:
“现在的奥秘克戎症状和19年应该还是不一样的。那时候讲寒湿疫,但我现在看到的,寒的表现基本没有,湿的话可以接受,毕竟饮食胃口差,舌苔偏厚的多,热明显更典型一点,发热,咳嗽,咽痛,应该是热和火吧,我觉得讲火好一点,是局部的火,而不是整体的热。干咳,无痰或少痰,口干鼻干咽干,不知道算不算燥。但燥的话,舌苔不干,反而湿润的多。个人感觉现在湿火燥相兼为病?理论不扎实,精炼不出来,也没法切中病机,用个一一对应的方子。但我讲真的 ,清肺排毒汤以麻杏石甘汤打底的那些方子,可能不太合适。莲花清瘟是解热镇痛可以对症用药,但止咳效果不好。还需要配合其他止咳药来处理。19年的时候,我都是跟风看朋友圈的病案,网上传出来的舌苔照片,跟着讲寒湿疫。现在亲眼看一看,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参与抗疫,亲眼看看,是不一样的感受。
和去年也不一样,2021年大概也是三四月份的时候吧,有幸进入隔离病房,全程欣赏了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但那时候就守着一个病人,看不出什么花来,省中的专家在这开药,我也就是干瞪眼,思路什么的完全不一样。隐约记得应该是湿郁肺咳为主,清热化湿利湿的药用很多,从省中送冬瓜仁过来,买梨子用梨皮,化湿为主。
现在看的多,才能总结出共性来。才知道原来瘟疫是这样的。中医可以这么用。”
有篇《上海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八问八答"》的文章,正好涉及到对新一轮新冠疫情的中医解读,我摘录一点在这:
问: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原理是什么?
答: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瘟疫”范畴。根据病例特点,为“湿毒疫”。基本致病机理为疫毒外侵,肺经受邪,正气亏虚。病理性质主要是湿、热、毒、虚、瘀。治疗时应以解热毒、化湿毒、祛瘀毒为核心。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着眼点是调整人体阴阳失衡,激发和恢复人体本来就有的免疫力以清除病毒,也就是扶正祛邪。
问: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医药方案是否有所调整?
答:上海根据国家发布的第九版诊疗方案和地域特点,在定点医院迅速推广中医药方案,开展救治,取得良好效果。上海中医专家根据临床表现和救治经验,总结出新冠肺炎变异株感染病属湿毒疫,这是一种以湿和毒为最主要病因的疾病,用的方法是解热毒、化湿毒、祛瘀毒作为主要治疗的法则。
——————————————————————————————————————————————
在运气学里有句话叫什么“运气异轨”还是什么的,参考书不在身边,我对有些概念也记不清楚。一年有一年的运气,一年自然就有一年的治则治法。“古今异轨”“古方不能治今病”的理论基础就是这个。新冠肺炎病毒一年一年的变异频率,引起不同的症状和预后,也是显而易见的。
2019-20年上半年的时候,我那时候没机会去一线,接触不到,感受不深。21年德尔塔病毒的时候,国内好像并不严重,没有特别的印象。22年,今年的奥密克戎,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中医医生去接触患者群体,所以眼见的症状和在指南上看是两回事。
上海目前对新冠肺炎定义为“湿毒疫”,我个人是认可的。正如我个人观察到的,有湿有火 有燥的这些临床表现,但我理论水平不够,不能凝练出精干的语言来概括这个病。看到和自己认知差不多的解读,自然欣喜。真正高层的作用就是为我们把握大的方向,我记得武汉当年一开始的时候网上众说纷纭,后来“寒湿疫”的概念还是被广泛接受了,那现在也一样,希望“湿毒疫”的概念被更多中医人认知。
“疫”的概念,其实不用太过深究,我之前在抖音上看有人咬文嚼字,讲什么是“瘟”什么是“疫”,反正狗扯一通,显得好牛逼的样子,临床上有个屁用。“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疫强调传染性,足够了。
“湿”的概念,从症状上来推理,我认为应该是湿困脾胃,不是湿邪犯肺。一般而言,我们讲湿邪,尤其是犯肺的时候,最典型的或者说应该必须具备的表现,是咳嗽咳痰,最起码有痰,痰多,痰白,但目前新冠病人,痰不多,干咳为主,偶尔少量的黄痰或白痰,所以讲湿邪犯肺,我觉得解释不过去。在脾胃上讲湿邪,可以更好理解。湿困脾胃,最直观的表现应该是胃纳差,胃口不好,之前的文章我也讲过,可能存在隔离治疗之下饮食口味和心情的影响,但确实存在胃口不好的情况,有表现出没胃口,甚至反胃、恶心的病历。再就是舌像上,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舌质不红,不是火热之像的红,偏舌淡,舌苔有黄有白,偏厚的多一点,整体来讲,不干燥。笼统以《临证验舌法》而论,验舌分虚实法“窃谓虚实两字是揽病机之领,补泻二字是提治法之纲。盖以人之有病不出一虚一实,医之治病不过一补一泻。……故凡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如此分别则为虚为实,是假是真,虽未参症切脉,而一目先了然矣。”以此验之,病非实即虚,病人之舌必非坚敛苍老之像,故主偏虚证,可以言之凿凿矣。验舌分阴阳法曰“虚实既分,补泻而有定见,然虚实各有阴阳,而阴阳迭为虚实,则于虚实分阴阳,临症者,又不可混也。……讵知阴虚阳盛者其舌必干,阳虚阴盛则其舌必滑,阴虚阳盛而火旺者其舌必干而燥,阳虚阴盛而火衰者其舌必滑而湿。如此分别则为阴为阳谁实谁虚显然可见,更何似阴似阳之疑,更致重阴重阳之误余人夭殃也”。这段话里的阴虚阳虚阴盛阳盛,和一般讲的肾阴虚肾阳虚是有区别的,如果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参照《郑钦安医学三书》对阴阳的认识来理解。如果这个概念解释不清理解不了的话,中医干脆别学了。从反面讲,病人舌不干,不燥,有滑象,有润象,阴盛可治。故断于湿证可信。总结起来,湿困脾胃可解。
“毒”之一字,概念甚广,一般而言,邪气严重,导致病重难治的,可叫比如什么癌毒、浊毒;日久病深,顽固难解的,比如说湿毒、瘀毒;最常见的是温病里讲的,“温毒”“瘟毒”“热毒”的概念,与火、热相关的,有出血、高热、神昏、痉厥之类的症状的;再就是疫情当下,被称为“疫毒”。我个人感觉,毒字在这里应该是除了传染性以外,应该还有火和热的概念,比较表现出的发热,高热,咽干咽痛,还是一个热和火的问题。所以治则也讲了“清热解毒”“化湿解毒”“祛瘀解毒”,把清热解毒放在第一位。
————————————————————————————————————————————————
把这次疫情看成风温病、春温病,行不行的,我们学温病,卫分气分证,不就是发热,咽痛,咳嗽,这一些,桑菊饮、银翘散,应该也可以,所以这是很多推荐防疫方,用银花、藿香、苏叶、芦根、黄芪,这些也是立得住的。但感觉差了点意思。“治疗时应以解热毒、化湿毒、祛瘀毒为核心。这话就给我以后在补脾方子里加升麻、玄参、射干、马勃、板蓝根这些清热解毒药,提供了信心。当然,为什么不是清肺排毒汤原方来用。咱也不知道上海目前的中药主方是什么,但就这个方名来说“清肺排毒”,治疗的核心在肺。分析该方组成大致就是下面几个部分:
1.麻杏石甘汤:麻黄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清肺热为主
2.五苓散: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 白术9g 茯苓15g ——行水湿
3.小柴胡汤:柴胡16g 黄芩6g 姜半夏9g 生姜9g——解少阳,柴胡还是比较重的,个人认为这样是倾向于解表
4.紫菀9g 冬花9g——止咳
5.射干9g——利咽
6.细辛6g——可以放到五苓散里理解,助化湿;放到射干麻黄汤里理解,解表宣肺止咳;
7.山药12g——是护脾吗?
8.枳实6g 陈皮6g——可以理解为理气化湿,也有宣肺醒脾也可以
9.藿香6g——解表湿吗?
目前防疫方仍推藿香,应该是考虑疫毒从外而来,有外湿的因素,解外湿。
总的来讲,强调“肺”为主,对“脾”兼顾不足;强调祛外邪为主,扶正气兼顾不足。虽然治疗靶点在肺,脾,以清肺热和祛湿邪为主。但眼下来讲,我们讲无症状感染者多,也就是肺部影像学改变的很少,症状表现在卫分,在鼻口咽,肺实质受损不多,肺内蕴湿蕴热不明显。个人感觉,治疗重点,一在扶正气,健脾开胃,建中气而强营卫,自然肺卫恢复肺卫功能而祛邪;一方面清热解毒,药宜轻清上浮,治在表,在上,而不入里入下,不宜过用苦寒之品,而选性味归经倾向于头面的药物。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