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这个地方,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过去出了很多的名人,蔡京、蔡襄、蔡卞等等,都是全国顶呱呱的人物。现在,连出家的和尚,也能做到极致并非常出色,学诚法师就是他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从红墙黄瓦的寺庙中走出来,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成功开启一条佛教弘法之路,体现他爱国爱教的赤子情怀,以及对复兴新时代中国佛教的决心与自信、使命与担当。
01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宗教刚刚恢复,我对佛教的认识非常粗浅。当时,听说广化寺有一个23岁的和尚,年纪轻轻就当上方丈,而且是全国最年轻的方丈。当年,我很想去认识一下,但始终无缘一见。
2006年5月底,我从秀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岗位上,升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上任不久,我就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的来信,里面夹着一篇学诚法师写的文章。当时的学诚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章是学诚法师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发言稿。学诚法师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慈悲济世的宗教情怀,为中国文化中“和谐”的哲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增添了新的成分,注入了新的生机。当时我想,学诚法师很有智慧,他不仅仅是在寄一篇文章给我,更是在试探我这个局长,今后对佛教事业是否关心和支持。记得当时我非常虔诚地给法师回了一封信,表达我对他这位高僧大德的仰慕,希望他常回家看看,对莆田佛教事业给予大力的关心和支持。记得最清楚的是,最后我写了一句“法体安康、六时吉祥”。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给出家人特别是给法师这样高规格的人写信。
记得2006年的秋天,广化寺的大知客,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是大和尚回来了,早上要来拜访我。我等候在市政府一号楼下,不久后,只见一个穿着僧衣、身体高大、戴着眼镜、约四十岁右右的和尚,从一辆破旧的桑塔纳轿车里出来。我赶紧迎上前去,双手合掌作揖,说:“大和尚好!”他回了一句:“张局长好!”这成了我与学诚法师今后相互问话的开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