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到了,照惯例来聊聊古代考试的事情。
科举其实就是古代的高考,是真正的“一考定终生”,所以古代考生与家长都相当重视,马虎不得,特别是在临考前。古代考生在考试前几天都会做些什么?一般必做三件事。
第一件,烧高香——希望“祖坟冒青烟”。
所谓“祖坟冒青烟”,是祖坟风水显验的通俗说法。风水本是古代中国人十分朴素的建筑选址理论和基本的环境观(我在《风水三千年》自序中特别谈了这点)。但到后来,与国运、家运、寿命、仕途等掺合到了一起,风水便变异成了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江湖秘术,至今都大有人相信,认为祖坟风水好,子孙也会好。
古代考生更相信这一点,能不能考中,能不能如愿,常会与祖坟风水相提并论。
有的时候,风水与命运的某种关系,也不由得古人不相信。自古江南出才子,为何?人杰地灵啊,古人说这是“风水好”。风水真能决定考生命运?如果是古代苏州考生,肯定会说“会的”。自科举开考以来,苏州共出了45名文状元、5名武状元,数量全国第一;再以清代为例,自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年废科举止,苏州共出了13个会元、6个榜眼、12个探花、685名进士,也是全国第一。而在隋唐时期,苏州竟然无一状元,全是宋代以后。
苏州古人认为,这是因为“风水轮流转”,转到苏州了。南宋苏州人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记下了这个说法,当年民间曾盛传两句神谶:一谶,“穹窿石移,状元归来”;二谶,“潮过夷亭出状元”。这意思是说,如果当地的穹窿山动了,夷亭这个地方有潮水了,苏州就要出状元了。果然应谶,在山动潮来的当年,苏州出便出了首个状元。此后,一发不可收。一直到今天,苏州都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江苏的高考状元好多都是苏州学子。
这是一地风水的传奇,至于一家风水的传奇更多。
清人李调元《淡墨录》(卷一)中,便记述了这样一则祖坟风水的故事。在当年的安徽全椒,出了一位榜眼,名叫吴爵。吴爵及第后透露,他的曾祖父曾将擅长看风水的福建人简尧坡请到家,请其为卜择一块风水宝地,每天好吃好喝,细心招待,可这位风水大师找了三年也没有找到吴家想要的风水宝地,决意辞别。吴爵的曾祖盛情挽留,坚决不让他走,风水大师只好留下来,再碰碰运气。
有一天,两人一同前往梅花山“寻龙”,路遇大雪,便一同到附近的酒楼上吃饭。风水大师倚槛远望,眼前一亮,竟然发现了久寻不得的风水宝地。喝完酒后,风水大师才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吴爵的曾祖。找了三年也没有找到真穴,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风水宝地就在眼前。风水大师带着吴爵的曾祖,走到三里外的一个地方,指着说这里就是风水宝地。雪止天晴后,风水大师又带吴爵的曾祖去相了几次,确认无疑。
风水大师高兴地告诉吴爵的曾祖:“天赐也。得此地,足报君矣。然葬后君子未即发,至孙乃大发,发必兄弟同之。对面文峰秀绝,发必鼎甲,然稍偏,未必鼎元,或第二、第三人,亦不仅一世而止。”
这句话较长,我不翻译了,大概意思是,祖坟葬到这里,子孙都会出人头地。后来,吴家果然兴旺发达,真如风水大师所说,子孙接连科举及第,进士出了好几个,到吴爵,还考了全国第二名,即榜眼。
这样的风水传奇,在前人的笔记中很多。为了求得一块所谓的风水宝地,甚至人为推迟亡人下葬时间,或是迁坟另葬。清人诸联《明斋小识》中记载这样的传奇:一个叫盛邦直的人,精通风水,觉得祖坟风水不好,便择宝地改葬。蹊跷的是,下葬后墓内竟然有知了的声音传出,好长时间也不停息。不几年,盛邦直的儿子科举及第,接下来,其侄子又科举中榜。
实际上,这些因风水好带来的好运,只是传奇,或是巧合。比如苏州出状元,我看便与风水无关,也非神谶应验,而是宋代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向东南转移的结果.再者,苏州当地的学习风好好,学生勤奋,家长和社会均重视教育,确是“书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