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慧之“真”解(一)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真、善、美、慧在我们的地球文明当中,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从东方的古印度文明到我们华夏的儒家、道家文明,到西方古希腊的文化,都共同的诠释着这四个字:真、善、美、慧。真、善、美、慧就是地球文明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所以公元前五世纪东、西方的文化就成为轴心文化。
我们几千年来,无论是在哲学层面,还是在宗教层面,还是在心性方面,多少代的学者、哲人、宗教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真、善、美、慧。那么今天我们站在净土文化的这个角度来看一看,这位法藏菩萨是如何在建立大愿、圆满大愿、救度众生的过程当中来彰显这个真、善、美、慧的。
对这个真,一般我们会想到真理。但往往我们对这这个“真理”,有时候概念不一定把握得很准。真理、实在、知识、效准这些概念,我们常常在哲学上会划不清它们的界限。那么真理有否先天性?先天的依据在什么地方?后天知识的归纳能不能提升出真理?知识能不能等同于真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哲学上很难回答圆满的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从心性上来看,这个真就是真如、实相,就是一切众生本具的那个自性清净心。这个自性清净心如果一念无明妄动,在心意识的层面,它都称不上真,都是虚假、都是幻相、都是生灭法。所以真如是离开生灭的,离开对待的。这个本有的心性是一切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安立的坚实基础。
法藏菩萨在他做大国王的时候,在世自在王佛座下闻经,他当下大彻大悟,他就悟入了这样的真如自性,就是悟入了实相,由这个实相来称性发起了大愿。这个实相,我们是很难表述的。怎么难表述呢?佛法在这个层面上谈,它是离语言相,离文字相,离心意识的攀缘相的。
我们凡夫众生在语言和思惟层面当中,没有办法去谈论这个实相。实相是空,但又有不空,无相又无不相,它里面内在的辨证是它心性现量的展示,是超越了我们的时空这个范围的。就好像空气里面的电磁波,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存在。就好像磁铁里面的磁性,它一定有磁,但是你很难把它找出来。
由这个来比喻一切众生,在我们的烦恼的心里面就有实相,就是佛性。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说的第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话,就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惟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告诉我们“大地众生”——我们就是大地众生的一员,不仅是包括人道的众生,而且也包括蜎飞蝡动,所有的一切生命。哪怕是微细的昆虫,它都有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德相——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就好像一个贫贱的女人怀了转轮圣王,就好像一块破弊的布里面包裹了一尊很庄严的佛像。所以在佛眼看来,一切众生烦恼的心里面,污染的心里面,生灭的心里面,都有如来智、如来相、如来的福德。
透过这段开示,我们知道了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我们就要尊重我们本有的佛性。《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那位常不轻菩萨一生修行的科目就是向四众弟子顶礼,同时说一句话:“我不敢轻慢于汝,汝等终当作佛。”直指一切众生——你有佛性,你一定最终能成佛的。这个佛性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矿石里面的黄金。但是它需要提炼。
这个佛性是超越生灭法,超越无常,超越对待的——就是主客体的对待,能所的对待。这种不二的心性是我们一切众生的自性本源,是一切菩萨、一切佛的本源,在这个自性本源当中,我们一切众生跟佛是平等无二的。我们要把这个佛性显发出来了,我们就具有了这个“真”。
——节自《净土文化与现代人的心灵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