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转载经征得作者桐源居士同意。内容出自桐源居士著作《百年堪舆——王者山河》中“旗掀兵势 鼓震南方 背山面海 朱雀争珠 —— 孙中山”一节 }f45>@uMW
{B+|",O5)
风水核心提示: 世纪伟人孙中山安葬于南京中山陵。本篇从钟山的来龙去脉入手,分析了这座陵墓的风水价值,并通过对明孝陵及香港孙母墓的比较,深刻揭示了风景与风水的区别,值得世人警醒。 jOV,q%)^,:
作者以雄辩的事实和透彻的分析说明,福荫孙中山一生成就大业的真龙大结为位于广东中山翠亨村的孙中山祖父孙敬贤墓,拆建前的孙中山祖屋和孙中山祖母黄氏墓对孙中山及其后代具有一定的纠弊补正作用。 u 6A!Sw
;W 16Hr Z
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曾经让中国无比辉煌,并作为世界文明古国雄视五大洲。19世纪中叶,当西方各国开展工业化大生产,世界文明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时候,中国仍在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农耕生产方式,仍然坚守着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世界在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官僚阶级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还在为自己的封建制度及过去的辉煌沾沾自喜。清王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使中国与跟上世界发展步伐的机会失之交臂。中国的发展被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人民大众在受苦受难,嬴弱的国家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一步步走向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推翻帝制,结束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的封建制度,与世界文明接轨,已经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还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头等大事。 "k&QS@l
在迅猛发展的世界潮流中,古老的中国有一个人昂首阔步地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他就是孙中山。 SHWD@WLE4
m`_s_#
孙中山 Z7)la
|
中国需要孙中山,历史选择了孙中山,人民爱戴孙中山。孙中山愈挫愈奋,百折不回,历经失败而成功,用自己的一生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实践着“振兴中华”的诺言。 j6}/pe*;;T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孙中山在研究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后得出的结论。在救民于水火,拯救中华民族的斗争中,孙中山走到了最前列。孙中山是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系统接受西方教育,并把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引进中国的人。他希望用西方快速发展的药方,医治积贫积弱的中国。从他上书李鸿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时起,他就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号召中国人民从思想观念、政府运作、社会形态等方面作彻底的改造,穷其一生致力于振聋发聩,唤醒沉睡的民众。他寻找的第一道突破口,就是推翻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只有推翻帝制,实行“三民主义”,中国才能走上追赶世界的新兴之路。历史证明,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切中时弊,他选择的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希望之路,光明之路。 =MMU(0 E
孙中山过人的号召力,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抗争的精神,短促而又光辉的人生与独特的人格魅力,是时代的产物。他个人的这些经历和成就与风水有些什么关系?他又是怎样看待风水的? oK\{#<gCZ
明孝陵与中山陵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辗转回国,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此,南京作为孙中山革命理想的“实现之地”,与孙中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2{g[le
1912年2月15日,像明清以来主政南京的大多当权者一样,带着几分对明太祖朱元璋这位农民出身却有着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的敬佩之情,孙中山祭奠了明孝陵。3月10日,在气势不凡、风景迤逦的钟山之麓,孙中山对他的战友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他还笑言朱元璋这个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不选现在中山陵的位置而选了明孝陵所在地作为葬地。时隔13年,孙中山临终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 UaG
})
是什么原因使孙中山对这个地方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亲自选定并最终成为其归葬之地?史载,孙中山如是说:“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fT\4
除了孙中山亲口解释的这个原因外,究竟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考虑? H}vq2 |MN
曾5次环游世界,见识过无数名山大川的孙中山,对钟山情有独钟,他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此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3
vr T`
毫无疑问,打动孙中山的,首先是钟山磅礴的气势,是明孝陵绝佳风水的启发。 Mwm9{1{
钟山 历史上,钟山总是与南京连在一起。钟山因南京而响亮,南京为钟山而骄傲。 a*/%EP3
长江万里奔流至安徽芜湖后,往东北而上围绕着南京绕了一个半圆弧后再东流入海。受这条中国第一长河的阻隔影响,长江南部绵延约七、八十公里,龙气旺盛的宁镇山脉的走势显得与众不同,自东而西逆向而行,龙脉行止呈现出受长江环绕主导,就水而结的特点。 v"-@'qN'
钟山又名蒋山,古称“龙山”,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是西行的宁镇山脉的最高峰,历来被认为是南京地区的群山之首,具有鲜明的风水地貌特征。早在东汉末年,就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 ;&=c@>!xP#
钟山是典型的华盖峰,中高旁低。山体略呈半圆弧形,三峰并峙,东西排列。主峰居中,名北高峰,海拔448.9米;东峰称小茅山,海拔365.8米;西峰称天堡山,海拔244.5米。由于华盖峰的形状宛如封建时代的官帽,古往今来,风水师均对其赞不绝口。普遍认为,华盖主贵,偏文。龙贵则帝王将相,龙贱亦能为官小贵。穴前正朝,尤吉;侧见,偏房,次之。亦有龙身带者,主世代官宦不绝。总之,有华盖峰出现,贵显有望,并且发越长久。 `3GYV|LeQ
6_}&
WjU'
华盖龙 vf^`'
华盖峰又有多种,其中最为贵重也最为难得的是帝星华盖。南京的钟山还不属于帝星华盖。有说“华盖三台,尊极帝座”者,华盖三台确是,尊极帝座属过褒。但这并不损其贵,钟山高大雄伟,确有王者之气,不可等闲视之。钟山下的南京,风水预示着这里人才辈出,生生不息。 "h58I)O
钟山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3公里,呈东西走向横卧于南京城东北。粗看,钟山确有帝座之象,细察却又欠缺端圆方正,显为行龙之故。说钟山是风水贵砂中的华盖峰,只是就其山体形态而言,实际上,钟山是一条毋庸置疑的龙脉,名曰华盖龙,或三台华盖龙。 R<]f[
钟山地层层面由北向南倾斜,缓缓展开,抗蚀性极强的石英砂岩覆盖在上,岩性较弱的紫红色页岩下垫于底,对地质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北坡,因页岩出露、山地陡峻、阳光下紫红色页岩闪耀一片紫色,故称之为“紫金山”。南坡随地层而逐渐向南缓倾,明孝陵、中山陵东西相隔坐落于此。登临二陵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坐落在钟山南麓的明孝陵和中山陵,可谓风水宝地。 Q0l[1;$#
在以钟山为中心的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风水景象确实令人振奋。钟山西北,幕府山于乾卦绵延横亘,屏障长江;钟山之东,铜家山、龙王山、青龙山、大连山于震、巽两卦层层护卫,呈东北—西南走向向前包抄;钟山西面,五台山、清凉山、雨花台、岩山等丘岗连绵,低俯守护,为白虎砂;钟山西南,罐子山、牛首山、韩府山、将军山、翠屏山等群山起伏,于坤卦镇守拱卫;钟山之南有横山,状如天印的方山在远方正朝,江宁平原作为明堂平坦无垠。若没有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四象”皆备,气势不凡的钟山,风水格局实在十分理想。 cc37(=oKL
X!6oviT|m
钟山风水态势图 o y{{d
明孝陵 钟山既然是一条明显的龙脉,那么,其真龙大结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千百年来一直萦绕在所有关心这座城市的人的脑海里。 w8~B@}%
位于钟山之麓那个叫“独龙阜”的地方,宛如镶嵌在钟山上的一颗明珠,神秘而尊贵。 },#@q_E
1400多年前,梁代高僧宝志和梁武帝萧衍不约而同地看上了这个地方,它最终成了黄泉路上先走一步的宝志和尚的葬身之地。800年后,一个叫朱元璋的人也看上了这个地方,要将它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壤。只是这个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一代高僧与其比起来,少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气魄。时空变了,大明国君不必理会他在阴间的抗议和叫屈。结果,“独龙阜”玩珠峰的主人从此改姓朱。
vf}.)
现在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钟山风景区,几乎就是当年明孝陵的整个范围。在这处庞大的帝陵区域内,设计者将整座钟山以及部分水面作为“风水”景观,一起纳入孝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从而实现了“因山为陵”、“天人合一”的中国帝陵建筑传统和文化理念。 _=$:<wIE[
选择金陵“龙脉”为葬地的朱元璋,在钟山之阳建造陵寝,钟山之阴建陪葬功臣墓,南北对应,尊卑昭然,完全符合“风水”要义。 4b5'nu
过去,有关典籍、史料认为,明孝陵、中山陵东去为龙头,富贵山至石头山为龙尾,依据是古人选择南京建都时均以东面的钟山为龙山,其实不然。正因为钟山是龙山,龙头才更应该在中山陵以西。从风水意义上说,明孝陵所背靠的中峰西侧才是龙头。这不仅因为百里行度的宁镇山脉自东面而来,直龙入首,尽结于钟山,龙脉绝无转身180度回龙顾祖之象,而且在实际地形中也得到充分的验证。主峰之阳向南微凸,中峰偏西,龙头微微昂起,嵯峨有石,即使在植被发育、林木茂盛的今天,仍隐约可见嶙峋岩石显露。东西横布、一路西行的龙脉,至此转头脱卸南下,龙气聚钟,尽结独龙阜玩珠峰。 d^pzMaCI
龙脉有贵贱之分。在龙的行止中,一般只会显露出三只爪,只有皇帝才配有四、五只爪。这些爪的表现形式,就是山体中下部左右间隔差不多等距伸出,总体走向一致但又形态各异、长度不一的山腿。钟山的来龙明显有四、五只爪。从这一点上看,钟山确有王者之气。 Ts)ox}rYVm
呈华盖三峰状的钟山,以中峰最尊。独龙阜则是中峰下的一座圆形大土丘,高近百米,直径三、四百米,其形状宛如一座天然坟茔,明孝陵就恰好处在这座“坟茔”之下,呈典型的“玄武垂头”特征。孝陵西侧,有一条山脊,人称“小虎山”,高约90米,作为孝陵外畔的白虎砂;孝陵的东侧也有一条山脊,高90多米,是孝陵外畔的青龙砂。左青龙右白虎,对称排列。 !Z(3dtUy
钟山西峰,向西南延伸为富贵山、覆舟山(小九华山)、鸡笼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止于石头山(清凉山)、雨花台、岩山等丘岗,作为孝陵外重白虎砂。与西峰连接而重起的金星体圆珠状的富贵山,作为孝陵父母山伸出的白虎砂,略为抬头,对外镇压一方,对内兜收堂气,然后低俯向南延伸。 q.I
东峰(小茅山)之下,有砂连出,止于马群,向孝陵弯环。中有紫霞湖,湖旁两山继续南下,作孝陵之青龙,层层叠叠。东峰之外,龙王山、青龙山、大连山遥为依靠,作孝陵青龙方的外重护砂。 cqXP} 5
孝陵之前,直对寝宫的“梅花山”,高50米,上有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墓,这条“好汉”沉睡1000多年后仍被朱元璋留下看守大门;近代被汪精卫看中成为其葬身之地,但大汉奸毕竟无德享用,最终被蒋介石抛骨扬灰。这一座玉屏状的小山实际上是明孝陵的案山,意义非凡,是龙穴成立的重要佐证。案山之南,明堂宽大平正。远方20多公里处,有俯伏拜揖的天印山(方山)作为远朝。更妙的是,孝陵前的三道“御河”均呈由左向右流淌的形势,风水上称之为“冠带水”,证佐龙真穴的,贵气非凡。右侧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钟山浦”作为“朱雀”,水面开阔,湖波荡漾,具有灵动翔舞的风水特征。 [ 'aSPA
如此一来,明孝陵实际上具备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风水“四象”,朝、案二山完备,成为十分难得的一处风水宝地。 ^I! u H1G
无论从明孝陵的来龙结作形态,还是从其“四象”来分析,明孝陵都无疑是钟山龙脉大结之所。事实证明,负责选陵的刘伯温、徐达等人皆非等闲之辈,尤其是精通堪舆的刘伯温。即使在600多年后的今天反复参详,明孝陵仍然可以确认是寻龙点穴准确无误的一个成功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