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重庆晚报上载有一则新闻,说的是某建筑工地挖地基,于地下深处,挖出一口棺木,用土漆漆过,依然如新,看石碑是清代的一名官员,叫段正刚,离今二百多年了,打开棺材,里面的尸体身穿清代服装,面目安详,栩栩如生,连肌肉都还是柔软的,可惜文物管理所派人来看了一眼,认为无文物研究价值,就把尸体拉到火葬场火化了事了.
更令人惊奇的是:提开棺木,棺木下面居然有一汪水,很快水就干了,犹如迅速蒸发了一样,水中有活虾一只,长大24厘米,工人们觉得奇怪,把那虾子带回工地喂养,但它不吃不喝,十多天后还是死掉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墓主的尸体保持这么完好?现代科学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都不外乎空气隔绝说,防腐处理说,水分蒸发说等.持空气隔绝说的人认为认为棺木密封得好,棺木内无空气流通,尸体就可以长时间保存;持防腐处理说的人认为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就象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女尸一样,可以长期保存;持水分蒸发说的人认为墓地干燥通风,水分蒸发快,成了干尸,可以长时间保存完好,比如新疆沙漠中的干尸.但在这里空气隔绝说和水分蒸发说都是站不住脚的,即使棺木与外界空气隔绝,棺木内的空气也足够使尸体分解腐败,水分蒸发在这里就更不成立了,看来防腐处理说稍微令人信服些,但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死亡后并没有进行防腐处理的尸体,下葬后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还能保存完好.那就奇怪了.
再有,现代科学怎么解释棺木下的虾子的生存?它是怎么到棺木下面的,是主下葬时候,它就已经在下面,还是后来进去的?这虾子是依靠什么生存的?那里可没有空气,除了一汪清水,没有食物.一定有人会说,泥土疏松,有小孔通气.还有人会说,它在冬眠,不需要食物,那它冬眠的时间可够长的了!那汪水怎么解释,要知道,下葬的时候,是不允许金井里有水的,水陷之地,葬坟必生白蚁,这点常识现代人都懂,对古人更是常识.那水怎么见光见风就很快干了?难道在泥土上的水还比普通的水蒸发得快这么多?
不管现代科学怎么说,风水上自有风水上的说法:风水学上认为,穴位为阴阳交汇融合之所,阴阳调和,生气凝结,利于吉利动物生存,白蚁不侵.那汪清水则为生气凝结所致.生气见风则散,故能很快"蒸发".晋代风水大师,在<<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生气见风则散,见水则聚",风水一词由是得来,但到底生气是什么,还是没说清楚,古今中外也没人说明白过,现代科学无法说明,也就以不屑研究为借口,定性为迷信,其实还是怕遭瓜田李下之嫌而已.以个人肤浅的理解,生气是一种天地能量表现,在英文中,风水一词翻译为"The earth energy",意思也是地球的能量.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山系的能量地下在地下传输,可以统称为阴性能量,水系的能量在地面传输,统称为阳性能量,山水会聚之所,就是阴阳能量交汇之所.在风水学上认为,山脉高耸的地方,地下生气旺,低陷的地方,地下生气衰,这与地理学上所讲的山和山脉的形成原理--地壳运动,其实质是相通的,只不过语言表述不同而已.风水学上看来,山系的主峰犹如能量库--生气库,山脉犹如能量输送导管,把能量输送到远方,只有输送到了山水会聚之地,两种能量结合,而日照温度等因素犹如催化剂一类的媒介,促进这种融合,穴场是能量融合区域,而穴场中很小面积的穴位所在位置,就是能量最集中的地方.只有有阴阳两种能量融合的地方,才是有风水的地方,能量会聚越大,风水越好.所以自古以来,风水的基本要求就是山环水抱,作为帝王陵寝的风水或者作为都城的风水,则要求后拥名山,前绕大河,远有朝案,左有高山拦护,右有峻岭包抄,明堂开阔,气魄宏大.
相反,阴湿过重,阳气不足之地,或者水侵之地,都是阴性有余,阳性不足,过于高耸,缺乏环保护卫,风吹气散之地,则是阳有余,阴性不足,这两种地方,没有风水,如果下葬,则白蚁入棺噬骨,子孙破败.这种坏风水,个人见到好几例.有的风水,发现得早,急忙迁葬,挖开墓冢垒土,只见棺木上到处白蚁爬行,触目惊心,还好,白蚁只在棺木外面吞噬棺木,对尸骨尚为造成破坏,有的发现得晚,或者固执己见,不肯迁葬,最后不得已又迁葬的,棺木已经朽坏产生洞穴,白蚁入棺,其惨状可想而知.
有的研究所谓现代风水的人,凭自己很有限的的知识不能解释的,就认为是迷信,他们从书本的机械逻辑出发,不承认阴地的风水价值,却又积极宣扬阳宅的风水,这种人不配研究风水,因为他们缺乏面对事实的勇气,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见风使舵,两面三刀.持这种论调的人,我估计根本没有实践过,没有真正见识过风水的奇妙,只是纸上谈兵.信口雌黄.还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开始批判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风水术为迷信了,甚至把阴阳五行文化和城市的求神拜佛(申明:求神拜佛与信仰佛学不是一回事)和农村的巫婆神汉跳大神等愚昧迷信活动同提并论,其实也是一种更可悲的无知和愚昧!是目空一切的自我迷信!
扯远了,还是回来说生气凝结,就怎么能使生物生存的问题吧.
再举一个实际例子,在我老家,有一座高山,叫做老鹰岩,这山孤耸突兀,远看其形状酷似一只居高远视的雄鹰,山头两侧微突的两条小山脉,形成两只振翅欲动的翅膀,尤其是那独立孤突的头部,由岩石生成,那天然岩石长成的鹰勾嘴,和那凹凸有致的浅岩洞形成的两只眼睛,加上日晒雨淋,连颜色都有了,简直唯妙唯肖,老鹰岩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