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了惟心之本具,亿刹非遥,知大愿之可凭,三祇横截(二)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393
威望: 1547 点
金钱: 316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791(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16
楼主  发表于: 2022-02-18 10:56

0 了惟心之本具,亿刹非遥,知大愿之可凭,三祇横截(二)

了惟心之本具,亿刹非遥,知大愿之可凭,三祇横截(二)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

了惟心之本具,亿刹非遥,

知大愿之可凭,三祇横截。



所以谈“三祇横截”,这就是阐明超出三界。超出三界,一般有横超、有竖出这两个路向。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里面就阐明三藏菩萨就是靠自力修行,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三大阿僧祇劫,一般藏教讲成藏教的果头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三”是指过去、现在、未来;“阿僧祇劫”,阿僧祇是无数劫,时间非常漫长,靠自力修六度万行,圆满福德智慧。成为妙觉。妙觉还要用一百小劫种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善因,种这个福因,然后才能够得到不退转,不退转就属于阿鞞跋致菩萨。不退转菩萨在三藏教里面就可以说成佛了,能够获得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就是竖出三界,由下界逐步地升高。






这就比喻为三兽过河。兔子也能渡河,河就代表生死苦海,从此岸到彼岸去,兔子也能够游过去,但是比较浅;马也可以渡过去,但是就比较深;最深的是象,象截流而过。所以三兽渡河表明,兔子渡河就代表声闻,马渡过去代表缘觉,象渡过去代表菩萨。象又有小象和大象,小象属于别教的菩萨,大象属于圆教的菩萨,天台教对于这些都有更为细致的分别。竖出,就像兔子和马渡河,这个过程非常的漫长,时间非常的遥远,这是靠自力了生死之难!






但如果依《阿弥陀经》所展开的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并不一定要求要修六度万行,直接从信愿持名下手,而且持名就是具足六度万行。信愿就是要相信有这个“二有”,所以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都是让我们起信的,讲往生之后的功德利益是要让我们发愿的,生起仰慕之心的,若已愿就若已生,若今愿则今生,若当愿则当生。也就是说,具足信愿就可以往生了。为什么可以往生,不要过多地谈功夫?这完全来自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无缘之慈是可以依靠的,是阿弥陀佛的无缘的慈悲、无作妙用来帮助我们的。这样去理解,就会有信心。如果还是站在自己修行的功夫上去谈的话,你永远也想不通——为什么我这么一个业力凡夫能够到那么庄严的实报庄严土去?






而且只要能往生,都能够“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讲不退转有三种意思。第一是念不退,念不退就是已经契入到诸法实相,真常的佛性,念念与一切种智相应了;第二是行不退——讲念不退,就说明已经往生到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的境界。行不退是指修大乘行不会退转,这种行不退可以往生到方便有余土;还有位不退,进入圣贤位,不再堕到凡夫位,这在凡圣同居土可以表达位不退。但是,这三种不退又能够圆融在一起。虽然我们是带业往生到凡圣同居土的天人的身分,但也都是属于阿鞞跋致菩萨,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身分就很难用我们这个世间通途佛法的概念来概定了。这是由于跟阿弥陀佛的感应,“生佛原同”的加持力,就超越了修因证果的界定,所以这也属于不可思议的范畴。






所以“众生生者”,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水平——出家在家,有功德没功德,有智慧没智慧,只要能往生,都是阿鞞跋致。他就给你平等了。不仅人类之间平等,就是阿猫阿狗往生,从莲华出来,也是阿鞞跋致。你不能说——你原来是我的宠物,我带着你往生,你怎么跟我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那就是一样啊!这是阿弥陀佛给它的待遇——你只要去了,我都要让你有佛的三十二相。



从我们娑婆世界就能够仰靠六字洪名、弥陀大愿能够到达极乐世界的彼岸,这就如香象截流。香象截流就代表念佛法门是大乘里面的大乘,圆顿里面的圆顿,就用香象,还不是一般的小象、大象,是香象截流。“香象截流,一念可获”。






谈圆顿教理讲往生,有时候谈到究竟之处就是一念的问题,一念往生。《无量寿经》里面有三处谈这个问题。在“下辈往生”谈道:“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彼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没有谈多少工夫,只是说闻到净土念佛往生的这个深妙之法,生起大欢喜之心,就是一点都没有怀疑了。没有怀疑,这种欢喜信乐的心乃至一念,这一念能念阿弥陀佛,那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会接引你去。一念可获。



《无量寿经》下卷去阐述十八愿,也是非常圆顿地点出这一念问题:“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闻阿弥陀佛名号,生起大信心,大欢喜之心,这种信心欢喜的念头乃至一念,这一念的功德就惊天动地。在我们无量的妄想杂念染污的念中,忽然有一个这么终极的超越的求解脱的念,就这一念就是能感之机,阿弥陀佛就能够摄受你。你把这一念功德至心回向,就能往生。《无量寿经》下卷后一段再总结性地又谈道:“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还是谈一念问题。





所以如果对前面的“事理体一,生佛原同,无缘之慈,不谋而应”,对这些没有一个深刻的把握,你对一念可获,就是一念感通即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觉得内心充满怀疑的。但是从感应之道来说,“一念感通上了,即得往生”是确然不拔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一念的本质内涵就是全体的法界。以法界心念法界佛,感应道交,以空印空,似水投水,就能够获得奇特的不可思议的往生的效果。往生不仅仅是临命终时,往生也可以是在平时。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感通上了,极乐世界就有你的一朵莲华出来,这就是“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的道理。



所以这部经的功能作用相对通途的修因证果的次第来说,最为殊胜,最不可思议,也就最为难信。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了惟心之本具,亿刹非遥,知大愿之可凭,三祇横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