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示(二)|果然奇特丈夫 卓信心作心是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南无阿弥陀佛!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是用偈颂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先念一下:
蕅祖示豁一
第一要生信心 第二要惧生死
俯仰旷劫轮回 毕竟如何得止
听我血泪苦言 庶不终为糠粃
华严圆顿经王 普贤法界宗主
十愿导归极乐 便是玄极微旨
若更别扣祖关 都是奴仆婢使
果然奇特丈夫 卓信心作心是
念念相应不差 岂肯水中渴死
瞬息旋转万流 一句弥陀到底
大家知道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这位祖师通宗通教,可以说是大通家,著述等身。在净土宗祖师里面他的著述是最多的,《蕅益大师全集》一共有二十二册,都是很厚的一本,基本上囊括了经、律、论,小三藏的重要内容。同时虽然是大通家,他在行门上是一门深入,专修净土。就像他老人家晚年所说的“不参禅,不学教,一句弥陀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蕅益大师在修行上虽然尝试过种种的修法,但最后是以念佛求生净土解决他生命的终极关怀的。
蕅益大师的开示非常直接,单刀直入,言言见谛,非常精辟。在净土宗的典籍当中,《弥陀要解》成为经典的一部著述,虽然是以天台的理念去解释,但是他完全是站在净土宗本有的立场去展开的。所以蕅益大师自行——自己的修行是老实念佛,教化教内外的弟子们也不离念佛法门。
这个偈颂是对豁一(一位出家的比丘)讲的,他准备在夏安居期间去阅藏,由此他就向蕅益大师请教阅藏的方法。这个偈颂前面就谈到这么一个背景。蕅益大师说:“若欲结制看经,须要会归自己。心外更无别传,万勿但图口耳。”结制就是夏安居期间,在一个地方专门来阅读经教,阅读经教要会归自己。这就告诉我们佛门里面一个做学问的方法了,不是记那些名相概念,要会归自己。也就是一切佛经教的文字般若,一定要在自己心性上生起一种观照般若,会归到自己本具的实相般若,所以这样的看经也就是修行了。
那回归自性怎么去修?所以这就谈到阅读经教第一要生信心,因为大乘佛法是难信之法,他不是业力凡夫的境界,这是佛自证的境界,以他的慈悲心和盘托出。所以这些大乘经典所谈的一切事理、性相、因果,你得要生起甚深的信心。信心如手,入宝山才能满载而归。如果你看经教都没有信心,充满怀疑:这是真的吗?哪有这个事啊?哪有须弥可以入到芥子里面呢?哪有在一刹那之间就能够圆摄过去无量劫、现在无量劫、未来无量劫啊?对这些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的事事无碍的境界,你用凡夫的那种分别心去琢磨,他就怀疑重重了。所以一定要对佛说的有坚定的信心,这是第一。
第二要惧生死,畏惧生死轮回。
一切的经典都指向了生脱死圆成佛果的这个终极目标上。如果你阅经修行不是为了了脱生死,那这些佛经的文字就成了世间的学问了,跟你的生命的重大问题没有关系了。这也提出一个修行人对于无量劫以来的生死大事是要放在首位的,要畏惧。我们修行就是要解决这个生死问题的。这个生死问题,俯仰旷劫轮回。“俯仰”就是周旋,“旷劫”,旷大劫以来我们都在三界六道当中轮回不休。今生侥幸得人身,大部分时间都在三恶道里面,沉浮生死苦海。沉下去的时间长,三恶道是沉;浮,浮起来是人天之道,暂时浮一下,马上又下去了。
所以一个有宿命通的人观照自己无量劫的轮回那都是惊心动魄啊!借助宿命通知道自己在地狱里面待了多少劫,那是苦不堪言。世间的任何苦行跟地狱里面所受的苦那是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但这些我们都忘记了。所以这个旷劫的轮回毕竟如何得止呢?怎么把这个无休止的生死轮回给它阻断、休止呢?这是一件大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拷问的,这就是终极关怀,这也是诸佛如来示现在这个世间的本怀,要度一切众生离开生死轮回。
那一切的祖师也都深感这个问题的重大,苦口婆心。“听我血泪苦言”,祖师的悲心,那种劝勉众生流的不是眼泪,是血泪。这个言语都是苦心里面出来的,苦口婆心,掏心掏肺。蕅益大师跟豁一法师说,你要听从我的血泪苦言啊,这样才不会把我讲的话当成毫无用处的东西。“糠粃”,糠粃就是筛出来的糠皮,“粃”就是谷子里面没有真实的东西,是瘪的,比喻没有用的事情。你不要把我的话语认为是糠粃,毫无用处的,这是关系重大的一件事情。
那这个“血泪苦言”的开显在什么地方呢?就看下面:
华严圆顿经王 普贤法界宗主
十愿导归极乐 便是玄极微旨
读经要有读经眼,要把握经典的核心。那读大乘经典 ,《华严经》是圆顿的大经,称为众经之王,大小乘的一切经典都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眷属,所以去阅读《华严经》,这是众经之王,是纯圆的一部大乘经典,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为界外大士称性所说的佛自证的境界。那我们这个世间的业力凡夫,乃至于像舍利弗、大目犍连这样的阿罗汉都是如聋似哑,没有这个水平去见闻。
《华严经》,普贤菩萨是法界宗主。“法界宗”是指《华严经》,《华严经》展开的是一真法界,事事无碍的玄门,有时候称为“法界宗”。法界的缘起,法界的境界,这个法界就是指“一真法界”。法界唯心,这个一真法界乃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妙明真心。那普贤菩萨在这部《华严经》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是 “主”,以普贤菩萨作为说法之主。《华严经》大部分都是菩萨说,但是都是佛加持的。释迦牟尼佛放光,光灌在文殊菩萨的顶上,光又灌在了普贤菩萨的口里,由普贤菩萨去宣说。《华严经》开始是《世主妙严品》,第二是《如来现相品》,第三卷就是谈《普贤三昧品》,普贤入到毗卢遮那藏心三昧,从定出来才去谈《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普贤菩萨是华严长子,是代表一切诸佛的三昧,代表诸佛万行遍周的长子,代表行门,文殊菩萨代表智门,智慧之门。
在《华严经》很多菩萨来,是把普贤放在首位的,但我们塑像一般把文殊放在上位,实际上《华严经》是把普贤放在上位的,华严长子。我们了解了普贤菩萨在《华严经》的地位的话,那整个说法从《普贤三昧品》到《离世间品》,普慧菩萨提了二百个问题,普贤菩萨以二千个偈颂来回答,后面还有《普贤行品》,最后就是《入法界品》最后的一卷是《普贤菩萨行愿品》。那《普贤菩萨行愿品》原来八十卷《华严》是没有这个内容的,以后第三次翻译四十卷的《华严》,善财童子最后参的一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跟他称性宣说毗卢遮那如来无量的功德之后,跟他讲述要成就如来的功德就得要修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大家很清楚,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乃至第十普皆回向。
十大愿王的归宿要引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以善财童子为首的。善财童子示现的一生成佛的那种修行的历程,南巡一百一十城,五十三位善知识。到了普贤菩萨的座下已经是等觉菩萨的身份了,那要引导善财童子与华藏海会四十一位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惊心动魄的,也就是说净土法门它太不可思议了,太广大了,它所涉及之广大是普摄九法界众生的,一般以为念佛法门是愚妇愚夫所修的法门。《观经》讲一个恶人——即将下阿鼻地狱的众生念佛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像这是凡夫修的、恶人修的,但殊不知像善财童子这样的,他一生示现成佛的最后归宿是要到极乐世界去成佛,以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都是破无明的大菩萨,都要一起到极乐世界去做阿弥陀佛的法王子,这是何等的境界。
没有《华严经》最后一着的开显,可能很多人都会瞧不起净土法门,觉得是愚夫愚妇所修行的法门。这个世间你认为你根机很利、智慧很深、很讲修行,你能超过善财吗?你能比文殊普贤更厉害吗?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何等人也,你敢说你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吗?或者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钝根劣机的人所修的吗?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它的含义甚深,境界甚广,真的是佛的果地上的开显。这就是“玄极微旨”,《华严经》的最后导归极乐世界的宗旨是非常玄妙的,是到了极致,是非常精微的,这已经不是凡夫的境界,也不是二乘的境界,乃至不是菩萨的境界,完全是佛的果地上不可思议的境界。
蕅益大师特别拈出这一点,为什么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讲,华严奥藏、法华秘髓都在这句名号里面。那你真正体会到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的核心的精神,你只能是跟随华藏海众亦步亦趋撩衣便行,不能这山望到那山高了。那就回到我们这个世间,一些人认为参禅最高,蕅益大师在禅宗是开悟的,蕅益大师是不提倡再去参禅,一句佛号就是无上深妙禅。如果你相信了净土法门还要别扣祖关,就是宗门下祖师的关门,一般这个祖师勘验你是不是开悟了,会给你几个问题,看看回答的怎么样。如果回答正确,他也不是正确不正确,就是看你的悟境,为什么会有机锋转语的施设啊?你透了这个关,说明你跟祖师的境界相同,向上一着,能够悟明心地,与祖师把手同行。所以这个关,一般以无门为法门。祖师扣这个关的方法很多,这里蕅益大师说,如果你还要去扣这个祖师的关,都是奴仆婢使。奴仆婢使就是佣人,一般男的叫奴仆,女的叫婢使,自己不能做主,听别人的招呼,那叫头上安头,床上架床。
所以你真正深信了净土法门,这叫果然奇特丈夫,你能像善财童子那样的对这个念佛求生净土有坚定的信心,你就是奇特的丈夫。那奇特丈夫是什么呢?卓信心作心是,“卓然”就是的的确确地去相信心作心是。“心作心是”是《观经》的一句话,在佛像观前面谈到的一个观佛和念佛的原理:“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段法语非常重要,念佛是什么?他跟我们什么关系,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就在我们内心。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同时我们这些念佛的人也在阿弥陀佛的心中。到这里体现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圆顿的教理,心佛众生等无差别,这也是出自《华严经》。
既然阿弥陀佛的法身在我心中,那由性德起修德,我去念这句名号或者观想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当下我们能念的心就有着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和智慧之海。当下你能念佛的心就是佛,这叫是心作佛。因为我们现前一念心是具足十法界的。作就是造作,看你这个心念头放在哪里。你在打什么样的念想?如果当下我的心是在念佛,那呈现的就是佛的法界。如果我们是念五欲六尘,有点五常的道德,可能显现人法界。如果我们整个就是贪嗔痴慢疑,念念都是染浊,那可能就是地狱的境界。所以这个心作心是,一切看你的心在作什么?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畜生,是心是畜生。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这个心作心是确实是生命的奥秘。
为什么佛门讲一切修行都是在修心,都是在修我们的念头。我们一定要正忆念,那所有的念头当中没有比阿弥陀佛的念头更纯正、更光明、更寂定的。于是,相信心作心是,那来念这句万德洪名就会万牛莫挽了。就像彻悟大师所说的:“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阿弥陀佛名号作为系缘之境,我们念佛——念弥陀的名号,是这个世间乃至整个法界最好的念头。那我们能念的心、所念的佛相应,一定要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净土法门,你念这句名号怎么相应——一定要有信愿的背景。
深信切愿,用信愿来庄严这句名号,就能跟阿弥陀佛的大平等心、大智慧心、大慈悲心、大光明心,能够相应。这叫念念相应不差,就是能够感应得上,不是错开了的。佛来念我们是如母忆子,那我们念佛也得要如子忆母去念。那念佛的目的是要作佛的,那作佛在这世间比较艰难,那就往生净土作佛。分两个过程来解决,但终极目标念佛是为了作佛的。要跟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你不要赋予念佛其它的内容:我念佛是为了开悟,我念佛是为了得神通,我念佛希望我的生意更好,我念佛希望我身体更健康,我念佛据说到了鬼道里面会多个元宝,我多念些佛号,多些元宝,我下辈子到那去使用。你这些都差了,就不相应了。
所以念念相应,深信切愿,阿弥陀佛是要摄受我们往生,我们念佛是为了往生净土。往生净土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度众生,所以这样就相应了,念佛,往生,作佛,度众生。这就是菩提心完整的内容就在里面。那这个名号就是大菩提心的结晶,我们能念的因心也是这样的一个菩提心的萌芽。这就是因心果觉两相符,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感应道交。那这样的念,实际上你能念的心就是佛,还要去参念佛是谁吗?不需要啊。这叫岂肯水中渴死,你已经在水里了呀,“我很渴呀,我要找水呀。”你周边都是水了,你还要到外面去找水,外面还找不到,渴死了。你在水里渴死了这不是愚痴到极点了?
所以祖师大德讲,你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禅。不在佛号之外去觅禅,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觅人问长安。原来的首都是在长安,你已经是在含元殿——皇宫最大的一个殿里了,你还要问长安在什么地方吗?当然这个比喻,古人知道含元殿和长安,现在可能不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可能比喻为,此身已在中南海,何必觅人问北京。祖师大德常常讲,我们妙真如心在哪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信愿称名的每一声佛号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
彻悟大师在《念佛偈》里面有一个偈子“一声佛号一声心,直下分明岂外寻。鞭影未劳频举示,白牛运出古黄金。”你信愿庄严的一声佛号,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直下分明。你当下担荷,孤明历历,还要到外面去寻找吗?那个禅就是佛心,妙明真心。不要在这句佛号之外去寻找,这句佛号全体就是深妙禅,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鞭影未劳频举示”,你是一匹良马,良马见鞭影马上就能跑了,不需要你频繁举起鞭来,我要抽打你,你才跑,那是钝马,它才要你抽。甚至再钝的马还要用锥子锥一下它才动。那良马代表我们信愿的心,你能相信心作心是,他自发的法尔自然的跟这句佛号相应,去念。从有念到无念,无念还要去念,无念之念。
这样你在深深的佛号当中就是“白牛运出古黄金”。白牛是《法华经》的比喻,大白牛车代表一乘法,因为我们能念的心,所念的佛号都是大乘圆顿的佛法,他代表大白牛车。不是二乘的羊车、鹿车,也不是权教的牛车,而是大乘摩诃衍的大白牛车,这个大白牛车就运出古黄金。“古黄金”代表我们心性当中本具的如来藏性。每声佛号都运出我们本有的性德,自性具足一切万德,自性能生一切万德。这个我们自身本具的万德借助声声佛号给它显现出来,这就代表“运出古黄金”,也就是《观经》讲的“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遍知一切法界的一切种智,就在我们每一声佛号当中显现出来。所以,持名念佛可是开发智慧的最好的方法。念这一句佛号完整具足,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一切诸佛的果觉德能,你就不要在名号之外再去找什么了。你在名号之外找什么就类似于你已经在水中渴死了一样。这些开示多么深刻!
最后两句:“瞬息旋转万流,一句弥陀到底。”这是蕅益大师谈修行的状况。“万流”代表什么?代表我们的妄想杂念,我们无量劫以来由六根积聚了无量的尘垢,前尘影子,阿赖耶识的种子,五阴都是妄想的产物。所以每一天好像你坐在那里,什么也没干,实际上你内心非常喧闹,妄想杂念纷飞,天人用天眼来观察我们的妄念多少,都算不清楚。所以众生修行很苦,我们本有的妙明真心没有缺少一点,就是被这个妄想万流给遮挡了。厚重的乌云遮得严严实实,我们本有的智慧的光透不出来。
怎么去解决这些妄念的问题?“瞬息”比喻非常快,在我们妄想杂念的当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把妄想的万流旋转过来。摄万念为一念,摄染念为净念。阿弥陀佛的这个名号功德很大,就像清水珠,我们内心都是非常染浊的,像浑浊的水。但这个清水珠下去能够让我们这颗浑浊的心澄清。所以常常比喻这句佛号如清水珠,“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我们的散乱的心,如果没有佛号的力量,光靠自己去解决很难的——我要止,我要造作,我要解决它,抽刀断水水更流。
那这句名号契入进去如香象过河,旋转妄念的万流就在这句名号当中,紧紧地把它抓住,这叫摄心去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不要“口念弥陀心散乱”,那这个质量是不高的,甚至想跟弥陀名号相应也是很难的,一定要摄心。这就是要有甚深的信心,也要有真为生死的心,这句名号才会有这个力量。你泛泛悠悠地念,面对浩浩的妄想杂念还是很难降伏的。只有深信切愿,真为生死,整个的生命灌注在这句名号当中,与阿弥陀佛名号本具的功德相应了,它就瞬息旋转万流。因为妄念毕竟是虚妄的,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是真实的,它有力量。这样就“一句弥陀到底”。
你念这句名号,一句弥陀到底,首先你不要换题目。不要今天念念弥陀名号,明天再念药师佛,后天再念地藏菩萨。就是一法具足一切法,万德洪名具足一切诸佛菩萨名号的功德,一句名号念到底。这念到底从事相上来说,尽形寿不换题目,自始至终念这句名号,从心性上来说,“一句弥陀到底”,现在我们是无明妄心,里面都是黑暗的,黑匣子一个。宗门常常叫黑漆桶一个,参禅不是桶底脱落吗?光就出来了。你都是黑漆桶一个,没有光。念佛,实际上也要让我们无明、暗冥的心显现光。
我们原来本具的光怎么就没有了呢?这就是对待、分别。一念妄动,就产生了无明的相,这个心就动了,动了就有能所——主客体。有能和所就去分别,一分别你就有爱憎,有爱憎你就会造业,所以我们的心就越来越暗冥。那回归本元,离开能所的对待,所以我们念这句名号一定要念熟。开始勉强去念,然后念得比较亲切,最后熟到能念和所念打成一片。当打成一片时,就是桶底脱落,心性光明出来了,那我们能念的心光跟阿弥陀佛名号的大光明藏就融为一体,这时候母子相逢,母子同体,生佛一如。所以这句名号一定要把它念熟,念得有力量,开始很生疏,生疏就没有多大力量。
念得熟了如金刚王宝剑,这样就到底。“到底”是到达我们心性的底部,一句名号到底,像金刚一样的穿过去。首先是在我们无明、暗冥的心中产生光明,因为这句名号就有光明,就像彻悟大师说的“慈光常照夜沉沉”。名号慈悲的光明恒常照着我们无明的心,我们的心就叫“夜沉沉”,长夜漫漫,流不出一点光。这句弥陀的名号就是引发我们自性的光明的,所以这句名号就在我们阿赖耶识的最底层,在我们无明、暗冥中放光动地,烁破无明、暗冥,开显本具的智慧。最后借助这句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回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大光明藏,去顶礼光中之王的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