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之后,永不再疑(下)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一信之后,永不再疑
第二讲之
信愿行
三、一信之后,永不再疑(下)
我们常常讲以文殊智修一行三昧,修一相三昧,这“一信”就是文殊根本智的展现,灵光一现。这一信就有信根,就有信力,所以要培植信根,壮大信力。但往往我们在一念信心之后,就会起怀疑,有了怀疑,念佛的利益就很难得到。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谈五念门,其中第二门非常重要,就是赞叹门——称念名号。五念门实际上也是和信心直接挂钩的,观察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要令人产生信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也是要令人产生信心。有了初步的信心,就去称念;通过称念,又加强信心。
于是,我们就要了解弥陀名号的功德,《往生论》中是这样表达的:“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这里的“如来名”就是指阿弥陀如来的名号,其本质上就是光明智慧之相。因为弥陀名号里面有光明,光明就是般若智慧的体性,光明智慧就是要烁破众生的无明黑暗。历来的净宗祖师都说,如果佛不宣说净土法门,不称扬弥陀名号,万古如长夜。众生的无明黑暗就像漫漫长夜,唯有弥陀名号的光明智慧之相才能够冲破它,才能满众生的一切志愿。
如果念佛念得相应,不仅能满足临命终时往生净土快速成佛的志愿,世间的福德和世间的需求也都能满足,这就是弥陀名号本质的功能作用。然而自古以来,也有一种人,虽然称念佛名,也忆念佛德,但是无明还在,无法满愿,其根本原因就是信心的问题。信心一旦出了问题,就不能如实修行了,也就与这个名号内具的法印不相应了。要做到如实修行,就一定要有信解。
首先,要信解阿弥陀如来的名号是“实相身”,是诸法实相,有求必应,实相的功德就在这个名号里面。并且,要信解这个名号是“为物身”。物就是众生,阿弥陀佛施设这个名号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众生、帮助众生,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所以阿弥陀佛把一切拯救众生的功德,如神通、光明、辩才、智慧、善巧等都融聚在这个名号里面。我们对这些一定要信解,否则信心就会出问题。如果信心出了问题,就不能如实修行,不能跟弥陀名号相应。
《往生论注》中阐述了三种不相应:第一种就是“信心不淳”。虽然有点信心,但不淳净,若有若无。有时候信心很足,认为阿弥陀佛真实存在;有时候信心又很弱,觉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虚无缥缈。由信心不淳,就会“信心不一”,没有决定信,这是第二种不相应。比如弘扬净土法门时,要是自己信心不专一,就会没有底气。当别人问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否真的存在时,如果没有决定信,就会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大概”“也许”“估计”“推测”等来搪塞。但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自己对此也不确定。
这种无决定信就会导致第三种不相应——信心不相续。杨杰居士说“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因为有了怀疑,信心就会被怀疑的念头间断,便会出现很多状况。一怀疑,就会把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心先搁置起来,觉得不如先去追求现世能抓得住、看得见的利益。而且,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续这三种不相应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辗转相成。由于信心不淳,就没有决定信;没有决定信,念佛就不能相续。又或者由于念佛不相续,所以产生不了决定信;没有决定信,信心也就不淳。是故,保持净土信心与称名念佛要相辅相成,相资并进。
宋代曾做过礼部侍郎的吴秉信居士,便是吾人身体力行的榜样。他日夕宴坐,制一棺材,夜晚睡卧其中,至五更,令童子叩棺而歌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闻童子唱,即起念佛。临命终时,全家人静听,咸闻天乐之音。吴居士即曰:“清净界中,失念至此。金台既至,吾当有行。”言讫而逝。(《净土圣贤录》卷七)
综上所述,于净土难信法,能生决定信心,并解行并进,死尽偷心,不换题目,恳切持名念佛,定当今生蒙佛接引,横超三界,疾速圆满佛果。如是念佛人,释尊赞誉为“则我善亲友”(《无量寿经》)。意谓能信愿念佛,精进求往生者,不仅是人中白莲华,直接乃是释迦佛的善友与亲友。释迦本师对念佛人以“友道”相视相待,可见念佛行人是何等的尊贵。
至心念佛,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香光庄严。诚如彻悟大师开示:“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彻悟大师遗集》)此乃以法界心念法界佛之神妙!与《华严》“初发心时,即成正觉” 的圆融理念无二无别。噫!信之时义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