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心经》解读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393
威望: 1547 点
金钱: 316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791(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1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7:22

0 《心经》解读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心经》解读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是流通分,是以赞叹礼敬的心态来作一个总结性的结语。由于前面对诸法空相的把握,无凡夫法、无圣人法,以及菩萨修行对空性的彻底地把握,他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菩萨道修行的因果,以及到达佛道的究竟处,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般若波罗蜜。所以就能了知,般若波罗蜜就是由智慧到达解脱涅槃的彼岸。



那这个般若波罗蜜,赞叹它“是大神咒”,“咒”就是陀罗尼的意思——总持。咒具有巨大的力量,就是断惑、消业障、开智慧、降伏魔怨,以及总一切法,持无量义,遮一切的烦恼,增一切的善业,有这样内在的功德。什么叫大神咒?这个甚深般若就是大神咒。这就表达前面如果是显说的话,后面就开始密说了,显密互用了。这个“大”就是其大无外。因为实相般若就是一切众生的心的体性,心是广大无边际的,所以其大无外,具有神妙。“神”就是神妙不可测的功能作用。






“是大明咒”,“明”就代表般若、光明,光明代表智慧。这样的智慧光明可以烁破众生的无明黑暗,“是大明咒”。“是无上咒”,甚深般若是以真空实相作为它的体性的,是没有比它更崇上的。“是无等等咒”,就是世间出世间没有任何一法,能够跟这个甚深般若——实相般若的印能够相提并论的。



“能够除一切苦”,行深般若波罗蜜的目标价值,就是要遣除一切的苦,一切宗教都是要离苦得乐的。那这个苦——无论世间上的八苦,还是出世间的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的苦因、苦果,都可以除掉。“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观世音菩萨,也是大菩萨,甚至他是由果向因的菩萨,早已成佛的一个大菩萨。他说的话等同佛说,不会说虚妄之语,告诉我们这个甚深般若的功能作用,真实不虚,我们应当谛信不疑。



最后就把这个咒说出来了。“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那这可能是有点密教的色彩了。一般咒是不翻译的,佛菩萨内心证悟的音声,你去念就好了。如果勉强要说的话,“揭谛揭谛”,“揭谛”就是度的意思,或者到的意思。“波罗揭谛”,“波罗”就是波罗蜜,到、去彼岸的意思。“波罗僧揭谛”,“僧”就是和合众,大众。大众都到彼岸去的意思。“菩提萨婆诃”,“菩提”就是证到无上菩提,“萨婆诃”就是最后圆满的意思。如果勉强要说显在的意思就是:“度到彼岸去,大家到彼岸去,快快成就无上菩提呀!”这个就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据说著名的剧作家曹禺先生,他在临终的时候,就有一个善知识,跟他讲《心经》。这位曹禺先生也是很有慧根的,也有善根的。他就说了一句话,说:“彼岸,这个字眼多美好。”说完这句话就去世了。那确实,我等众生在生死的此岸苦不堪言,三界火宅,灾难不断,真的要赶紧到彼岸去。大家都去彼岸,到彼岸干什么?去成就无上菩提。



般若和净土法门有甚深的关联,一切修学般若的行人,他会自然地去修净土法门。龙树菩萨也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智度论》里面常常会出现对净土的描述,对净土的修行。何以故呢?因为般若是谈空性的,那净土是谈妙有的,这两者正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般若是从缘起法当下去明了性空的本质,那净土是就性空来阐明它的缘起法。





我们从净土法门的缘起来看,法藏菩萨,他就首先是契证了诸法的空性——实相般若。所以他五大劫的思惟,是怎么思惟的?“其心寂静,志无所著”,“深乐寂灭”,实际上他是抵达了实相般若。但“实相”,它是无形无相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宝藏,能量场非常大。但这个“实相”又叫法性,它的力量的呈现,就是有体大、有相大,它的作用怎么体现呢?这要谈缘起法了。



契证了实相之后,缘起就是要发大愿。你的愿发得越大,这种实相的作用也就发挥得越大;你发的愿小,实相的作用也会小;你整个就不发愿,那实相虽然有,对你也不存在。法藏菩萨知道这个原理,所以他发的愿是超胜十方诸佛的愿!是要“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国土第一”!要度尽十方所有的众生。他的愿是大愿之王,所以这个愿称性发起来,惊天动地。他整个是以法界心发法界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就是一真法界的缘起。





这就是般若和净土,空和有的关系,般若是真空,净土是妙有,越有越空,越空越有。佛在度化我们的过程当中,是从佛的实相的心,本源心性,流现种种的法门,其中两大类就是般若法门和净土法门。中国的禅宗,实际上他就是以般若作为体性,《六祖坛经》就是谈般若的,它在六度当中是第六度的般若波罗蜜,不是第五度的禅定。



“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所以般若和净土门都是回归本源自性的,所谓“故乡风月,本来面目”。所以看法藏菩萨的整个的净土的缘起,它是“行深波若波罗蜜”的产物,然而我等众生在这个世间修行净土法门仍然离不开般若。比如我们说往生的三资粮——信、愿、行,信和愿就属于般若智慧的范畴。你没有般若智慧,你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你没有般若的空性——这个空是包含“有”的空,中道的智慧,对这个妙有你会觉得很难解释,很难相信。


你有信,进而还要发愿,这个愿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那更需要般若智慧了。娑婆世界的一切你要厌离,你没有相当的般若智慧,你怎么厌离啊?你厌离这个世间,首先从厌离自己的业报身开始,五蕴皆空,既然是苦、空、无常,五蕴皆空,为什么我还这么贪恋、执著呢?一得什么病,总是第一念头就是求医问药,你第一念头就想不到是我往生的时候到了,是我离开火宅的时刻到了,是我从牢狱里面释放的时候到了,你为什么没有这个念头?说明你的出离心还没出来。



你出离心没出来,还是认为这个世间的一切很真实嘛,“虽然苦不堪言,但我看得见,把握得了。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刹之外,是真的有吗?”他马上就有怀疑,“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我还是实际一点吧!”你没有甚深的般若智慧,厌离娑婆出离心很难,欣求极乐,你那种对极乐的神往心很难。然后你去持名,持名是把甚深般若波罗蜜落实在我们的行为上。比如金刚般若,无住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是谈空性的,但是般若的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不是虚无,它里面包含着太多的东西了。






所以般若系经典不断告诉你,正因为有空,才会建立因果的法则;正因为有空性,才能够让我们从凡夫到达成佛的过程有可能。就像这间屋子,正因为有空间,才能住人。如果这个屋子,这个青莲念佛堂都塞得满满的,你怎么住啊?所以有空,才能真修实证;没有空,你一筹莫展。所以在般若系经典不断地谈,这个空里面是能流现世间的一切善法和出世间的解脱之道的。



这个世间就是由于有般若的空性,才会有高贵的刹帝利、婆罗门、四天王天、忉利天,乃至于他化自在天。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这些高贵的种族都没有了,因为他没有这个善业。你说这个空性是何等地重要?






法藏菩萨由这个空性展开的整个的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我等众生也要接纳这种真空妙有的信息,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去获得究竟涅槃,就是大乘大涅槃的常、乐、我、净。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往生净土的目标,跟《心经》所展开的是同样的目标,就是“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去成佛的。



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如果把“揭谛揭谛”这个意思略微改造一下,把“那个彼岸”换一个“极乐”概念,那就是:“执持名号,度到极乐去,大家到极乐去,到极乐世界去,快快成就无量光寿!”这不是《心经》的般若跟我们净土的妙有,还有什么两样?不是高度的一致吗?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心经》解读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