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楼主咸了点于2011-11-10 08:37发表的 答拜师学艺问 :
古往今来,地理本义就是秘密,绝对不会堂而皇之地笔之于书,这是逻辑问题;知人知面不知心,传承者是不是收个弟子就传他衣钵(道)呢?很显然不会,这是人性问题。古人说:传书不传诀,传诀不传书。是不是后面那5个字是多余的呢?很显然不是。难道得诀者不会去看书吗?会的!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书和诀有很大不同——明明自己用的诀是对的,为什么要舍弃对的去用那混乱不堪的书呢?有些步入道境的地师终其一生未必就能找到堪承大“道”的传人,怎么办?用隐语或者谜语把“道”藏在书里传下去,是为大“道”不灭。
大致在宋以前,地理是没有峦头和理气之争的。为什么后来会分裂开来呢?估计是传与不传的结果;再后来,理气开枝散叶,诸花并妍,而峦头本义逐渐隐去。南怀谨说:当一门学术百家争鸣的时候,恰恰预示其行将消亡。因为道有“唯一”性,发生歧义才会百家争鸣。第一代、第二代,得“道”者尚众;甲说我从A面看到了“道”;乙说我从B面也看到了“道”;丙说我从上面看到了“道”;丁说我从下面同样看到“道”。是的,他们都看到了道,那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明白什么是“道”,自然看得见。后世甲派弟子说——吾祖师从A看到了“道”,“道”即是A,衰败自此始。
余观诸坛半载,多有得师(父)法统者,洋洋自得;托师(父)衣钵,四出呼号:此地理本义,有识者乎?有识者乎?唉!余惟有喟然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