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394
威望: 1547 点
金钱: 3160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81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2-09-17 20:50

0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畅诠祖语.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此二句,名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以泥土为宫饰,以木石为华观,或雕金镂玉,意愿不充,或营备百千,具受辛苦,以此故兴大悲心:愿我成佛,必使珍宝具足,严丽自然,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此庄严事,纵使毗首羯磨,工称妙绝,积思竭想,岂能取图?



“性”者,本义也。能生既净,所生焉得不净?故经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故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这是第五种,“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备就是完备,完整地具备诸多的珍宝。极乐世界的珍宝不是一宝、二宝、七宝,乃是他方世界所有的上好的珍宝都能够在极乐世界见到。这些珍宝所构建的所有的物品都具足奇妙的庄严,那是穷微极妙。所以这里谈种种事,“种种”就是诸多的、丰富的,“事”就是他的物件、他的景物。






阿弥陀佛为什么会生起这样庄严的愿呢?也是他在因地见到他方世界各种的构件不如意。比如我们这个世间,建筑是用泥土来做建材的,木头、石头作为装饰美观的材质。或者富贵的人可以用黄金“雕金镂玉”,但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福报。或者经营了很长时间,具受种种辛苦,还得不到一点房舍。这都在描述我们这个世间的生存上的福报低,生存压力。



这些房舍、宫殿——住的地方是基本的需求,但就是刚性需求,现在都很困难。再就是从建材来看,传统社会还能住砖木结构的房子,现在我们都没有这个福报了,都是住水泥的房子,都是住三合板的房子。这个房子的构件已经是越来越多的化工的产品。这些化工的产品都是有毒素的,而且在这个房子里面可能若干年都不能消干净。现在为什么很多装修的新房子,住进去会生病?就是他被这些化工的建材的毒素所干扰了。



水泥的房子,在工厂把预制板搞好了。做预制板的过程,这个里面的材料是什么,对人体有没有危害,现在我们呼吸的空气有毒素,我们吃的饭食不安全,我们住的房子的建筑材料充满着毒素。我们是生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受种种的辛苦。就是像鸽子笼一样的公寓房都得不到,贷款可能要还多少年。现在统计,一线城市一个白领要用一百七十年的工薪去买一套房子,一辈子要做房奴啊!






所以阿弥陀佛兴起大悲心,发愿:在我成佛所住持的刹土,不仅种种生存的刚性需求一切满足,而且他住的地方的建材是珍宝的。到极乐世界住黄金的宫殿,是什么感觉?而且是种种珍宝。作种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就看你审美的眼光了。不能都是黄金吧,总得要相杂一些其他的珍宝来有点色彩感吧。这些都可以做得到,因为种种珍宝具足,非常的富丽堂皇。而且,他的庄严华丽是自然的。“自然”就是说不需要去开金矿,不需要去冶炼,念头一动就有,应念而至。这个就奇特了,奇妙了。



这里昙鸾大师就用了两句引自于《庄子》的话,叫“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这两句是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这一篇主要是谈对“道”的一种诠释。圣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给出了一个对生死的穿透而安命的观点。






有一个成语叫“相濡以沫”,这是从《庄子》里面出来的。说一条河干涸了,里面有鱼,这个鱼就一下子就到了陆地上——没有水了。但是鱼是需要水的,于是鱼和鱼之间就相濡以沫,就是你吐点湿气给我,我吐点唾沫给你,来苟延残喘。但是如果一旦水一下来了,这些鱼就不需要相濡以沫了,那就“相忘于江湖”。人也是这样,人为什么要抱团?就是这个环境太恶劣了,得抱团取暖。现在很多中年人也都想到:我们快老了,子女靠不住,我们得要抱团养老。他就相濡以沫。



鱼是生于水,那人是生于道。水可以凿池来供给鱼,那要道呢?人需要道就好像鱼需要水一样,他一定要无为,一定要生起禅定。所以鱼相忘于江湖,水多了,鱼就自由自在,也相互不要干扰了,只是在陆地上没有水——相濡以沫,没办法。人相忘于道术,在道的状态当中就不要有那么多机心,不要有那么多分别心,这种善恶、是非、圣凡都没有了,相忘于对待的那些所谓的价值。






极乐世界的这种胜妙就在于相忘于有余。就是他的资生用具太多了,太丰富了,而且不需要去劳作,念头一动就有。那个地方没有生存压力,不会有竞争,不会有货币,不会想到我得要办个公司赚点钱。他为什么自得于佛道呢?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佛心展示,是大道的表达。



“自得”就是无我,没有“我”的观念,就没有“我所有”的观念。如果还有一个“我”的观念,有身见我执,一去极乐世界看到那么多珍宝,那眼睛发亮,赶紧拿过来,找一个保险柜存起来。他没有,因为他已经没有“我”和“我所有”——我所占有的概念。所以极乐世界虽然有宫殿,没有门牌号码,没有说有一个房产证,没有一个所谓的所有权——这个产权是我的,没有这个概念。这个“佛道”就是他能够契入到那个空性,空里面又生妙有。



这样的种种珍宝构成的极乐世界的无尽的庄严,包括他的衣服都是七宝的衣服。这些珍宝他的内在的清净处,我们只是用我们世间的概念,比如黄金。我们的黄金跟极乐世界的黄金在质地上、在功能上又完全的不一样,只是勉强地说一说而已。所以这些种种珍宝构成的宫殿、楼阁、宝树、台阶……这些都是极高的审美,微妙到极点。






这种高度精致审美的构建,纵然是忉利天的大臣——忉利天有一个大臣叫“毗首羯磨”,他是掌管建筑雕刻的,古印度婆罗门教都把毗首羯磨作为工匠大师,在忉利天是能工巧匠。《佛造像经》,说优填王很思念佛——佛到忉利天为母说法——为思念佛,想造佛像,是毗首羯磨下来为优填王造的佛像。他的工巧明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就以这个人来竭尽他的思虑,竭尽他的能力,想把极乐世界的这种景物的微妙庄严,按那个模样塑造出来、制造出来,那不是他的能力范围。



连毗首羯磨都没有办法把极乐世界的这种珍宝的构建复制下来,更何况一般的人。用这个来比喻极乐世界的那种奇妙的庄严已经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前不久我看原来有一个大和尚留下的一串挂珠,它有一个挂珠头,从那个很小的缝,看到里面有普贤菩萨的像。也不知道这个微雕是怎么进去的,这都属于不可思议的范围。






这种种事是怎么来的。这就跟前面的性功德要联想起来,就是法性里面本具的,是阿弥陀佛从法性里面生起来的。他能生的心极为清净,所生的这些构件、这些景物、这些景致也极为清净。能生的心不可思议,所生的景物也是大不可思议。所以《维摩诘经》就谈“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因为心土是不二的,外境是心显现出来的,心清净外境就清净。现在外面的环境越来越污染,是说明我们这颗心越来越污染,越来越紊乱,越来越充满着贪瞋痴三毒的烦恼。心净则土净,相应的,心秽则土秽。从这个事相可以透显出阿弥陀佛的心至为清净,阿弥陀佛的心具有无量的福德藏,他才会显现无量无边的珍宝,在极乐世界出现。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