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缁门崇行录》 序言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454
威望: 2573 点
金钱: 2661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535(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1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8 08:13

0 《缁门崇行录》 序言

《缁门崇行录》是明朝莲池大师所著。莲池大师(1535-1615),明代高僧,净土宗第八代祖师。大师目睹当时沙门诸多不端的现象,发心力行,搜集了历代大德行谊,分为10项:清素之行、严正之行、尊师之行、孝亲之行、忠君之行、慈物之行、高尚之行、迟重之行、艰苦之行和感应之行,都成一本,目的是给有心向道的人提供学习典范。

有一位僧人问我:“既然已经出家了,该做什么事好呢?”我回答说:“努力修道啊。”他又问:“修道应以什么为本?”我告诉他:“当然是以德行为本。”这位僧人听了很不以为然,他说:“看来你这人也太固执了吧!上等根器的人应从修慧入门,愚钝笨拙的人不妨先修福培基,像你这样宿根深厚的出家人,只要在修慧方面多下些工夫,就足以成就道业了,何必拘泥于德行呢?”我对他解释道:“古人曾言:‘德行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无本不立。’又说:‘凡有才德而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他们之所以能任重致远,必先要具有超凡的器量和见识。’何况出家人修学的是无上菩提的妙道,岂可不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呢?譬如狮子的奶汁,如果不是用琉璃做的瓶子装贮,而装入其他的瓶子就会碎裂;又好比将万斤重的巨鼎,载在一叶扁舟里,哪有不翻舟沉没的?“现在有些出家人,稍有点才学和聪敏,便埋首伏案从事考据注解,舞文弄墨,宛如古代的儒生赶考一样。又才智再高一点的,则从古德临机应缘的对话中拾取只言片语,肆意加以模仿穿凿,并宣之于口,终不免为明眼人所笑。听他的言论,讲得头头是道,似乎比佛祖还高明;可是考察他的行为,却龌龊猥下,比平凡庸俗的人还不如。末法时期的流弊已达到极处。我正为此担忧,因此搜集古代高僧大德的善行,从中选其尤为感人的事迹,归类分为十门。“哪十门呢?首先出家人要舍离尘俗的不良习气,才可以称为僧人,所以把‘清素之行’列为第一门。但如果自谓清高而言行不严谨,那就有可能变成狂狷之士的清高了。修行的人应时时摄护身口意三业,这是诸佛的教导,所以接着列‘严正之行’为第二。严正的品行须要师长的训诲才能成就,而师长正是后学弟子效法的模范,所以接着列‘尊师之行’为第三。生我之身者父母,有此身而后方能承师之教,倘若忘却父母养育之恩,便是忘本。佛制戒行虽多,总离不开以孝为宗旨,所以接着列‘孝亲之行’为第四。《诗经》云:‘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可见忠与孝的道理是一致的。只知道有亲恩,不知道有君德,这是自私的心理。《书经》上说:‘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当今君主能施行德政,世界清平,国泰民安,我们衲子才能悠闲自在地栖身于山水林泉下办道修行,可见英明的君主对我们同样有莫大的恩德,所以接着列‘忠君之行’为第五。如果对朝廷虽能尽忠报效,而不思及惠济万物,则普利众生的道义就不免有所亏缺,所以接着列‘慈物之行’为第六。然而慈和爱很接近,倘若出家人因慈而生染爱,便会成为修行解脱道的一大障碍,所以接着列‘高尚之行’为第七。高尚并非独善其身而舍弃众生,而是必须厚重沉潜,不断累积自己的德学,他日方能更有效地度化众生,光大法门,所以接着列‘迟重之行’为第八。如果迟重端居而无所作为,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接着列‘艰苦之行’第九。虽艰苦行持,要是劳而无功,势必遇难而退,然有因必有果,因果不虚,所以最后列‘感应之行’为终篇。“能依此十种行门而修,德行完备,才有资格荷担如来的大法。好比土质肥沃,才可以播下佳种;心地醇厚的人,方能领悟妙谛,也才有成就无上菩提的希望。不然的话,只能算是一个鄙陋的凡夫罢了!假如连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都不具备,怎么能谈得上修学佛道?即使利根多慧,但没有道德的修养,这种具有世智聪辩的头脑越发达,对学佛的障碍反而越大,有什么用呢?”僧人听我这样解释,便说:“佛法贵乎一尘不染,六根清净,何必施行这十种行门?”我说:“我们现前的五蕴,总摄一切有为法;而世界万物以及我身皆由四大所组成,怎能说是无尘呢?”该僧支吾其词地说:“佛法中不是常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吗?”我当即给他一个巴掌,说:“拾人牙慧的人多得如麻似粟,像这样人云亦云算什么,何不把你自己独到的高见说出来?”这位僧人无言可对,很不高兴地站了起来。我笑着说:“你现在满面的怒容,不正是被四大五蕴的尘埃蒙蔽了,你怎么不揩拭干净呢?审慎啊!要想登上高峰,必须从最低一步起行;既未悟道,切不可无知妄说般若而自取罪殃。也不可陶醉于虚名,必须脚踏实地修好德行,竭尽精诚努力办道,功夫到家,自然心地通明,到那时便知虽不废弃万行,也不被尘境所染污;终日不落于空,终日也不着于有。这样才称得上是真智慧,愿你好好用心吧!”我未曾悟道,德行又浅薄,如今编辑此书,只是想补偏救弊,报佛深恩。贤明达理的人,倘若不因人微而废言,切望能辗转流通,告知一切参禅办道的人。万历十三年(公元一五八五年)仲冬日杭州沙门袾宏识………………………………………………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454
威望: 2573 点
金钱: 2661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535(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18
沙发  发表于: 2023-11-08 08:14

缁门①崇行录    叙

僧问:“沙门②奚事?”曰:“事道。”“事道孰为本?”曰:“德行为本。”僧云:“甚矣!子之固也。利以慧入,钝以福修,沙门者取慧焉,足矣,德行奚为?”予曰:“先民有言:‘德行,本也’。又云:‘士之致远者先器识。’况无上菩提之妙道,而可以受非其器乎哉?狮子之乳,匪琉璃瓶贮之则裂。举万钧之鼎,而荷以一叶之舟,不颠趾而溺者几希矣。今沙门稍才敏,则攻训诂③,业铅椠④,如儒生。又上之,则残摭⑤古德之机缘,而逐声响,捕影迹,为明眼者笑。听其言也,超佛祖之先;稽其行也,落凡庸之后。盖末法之弊极矣!“予为此惧,集古善行,录其要者,以十门罗之。何者?离俗染之谓僧,故清素居其首。清而不严,狂士之清也。摄身口意,是诸佛教,故受之以严正。严正由师训而成,师者,人之模范也,故受之以尊师。亲生而后师教,遗其亲,是忘本也。戒虽万行,以孝为宗,故受之以孝亲。忠孝无二理,知有亲不知有君,私也。一人⑥有庆,而我得优游于林泉,君恩莫大焉!故受之以忠君。忠尽于上交,而惠乏于下及,则兼济之道亏,故受之以慈物。慈近于爱,爱生著,出世之碍也,故受之以高尚。高尚非洁身长往而舍众生也,欲其积厚而流光,故受之以迟重⑦。迟重而端居无为,不可也,故受之以艰苦。劳而无功,则苦难而退,因果不虚,故受之以感应终焉。“十行修而德备,则任法之器也。地良矣,而后佳种投;心醇矣,而后至言入,无上菩提庶可希冀!不然,一鄙夫耳,人道未全,焉知佛道?即使利根多慧,而慧弥多,障弥重,将安用之?”僧云:“吾法一尘不立,十行何施?”予曰:“五蕴纷纭,四大丛沓,何谓无尘?”僧云:“四大本空,五蕴非有⑧。”予与一掌曰:“学语之流,如麻似粟,未在,更道。”僧无对,艴然⑨而起。予笑曰:“蔽面尘埃,子何不拭?慎之哉!毋升高不自卑,无妄谈般若,自取殃咎。无醉于虚名。修其德,殚其精诚,以致力于道,力极而心通,然后知不拨万行,不受一尘;终日不空,终日不有,夫是之谓真慧,愿吾子究心焉!”予未闻道,兼薄于德,今为此书,唯务救时弊而酬佛恩耳。明达之士,苟不因人弃言,幸展转以告夫禅者!万历十三年仲冬日杭沙门袾宏⑩识【 注 释 】①缁门:缁(zī),色紫而浅黑。僧衣色缁,故称僧侣为缁流或缁徒。缁门者,即缁流之门,用作佛门之代称。②沙门:此云勤息。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阿含经》云:“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名沙门。”所以沙门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③训诂:把古书中难懂的文义加以注解或考证,称为训诂。④铅椠(qiàn):古代记录文字的用具。⑤摭(zhí):拾取。⑥一人:古称天子为一人,意谓天下的第一人。《书》云:“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又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⑦迟重:原指人的言行迟纯,不够敏捷。此处含有沉稳厚重、深藏不露之意。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四大是地、水、火、风,为构成一切物质的四种要素。一切万法均由四大合成;四大分散,万法即归于坏灭。由于四大所构成的一切法,没有真实的自体,所以说四大本空。五蕴指色、受、想、行、识。蕴,是积聚义。在此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即是构成生命的存在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五项因素。而五蕴只是随妄情显现,同样没有实体,所以说五蕴非有。《少室六门》云:“贪爱成五蕴,假合得为身;血肉连筋骨,皮里一堆尘;迷徒生乐著,智者不为亲;四相皆归尽,呼甚乃为真?”⑨艴(fú)然:形容生气的样子。⑩袾宏:明朝莲池大师,名袾宏,字佛慧,号莲池。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俗姓沈,年十七补邑庠,虽业儒,志在出世,每书“生死事大”四字以自警。年三十二,投西山性天理和尚剃发。其后历参知识,谒遍融、笑岩诸老。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居杭州云栖寺,广修众善,盛弘净土,躬身力行,定十约与众同遵。后世尊师为莲宗第八祖。憨山大师谓:“师之才,足以经世;悟,足以传心;教,足以契机;戒,足以护法;操,足以励世;规,足以救弊;至若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广运六度,何莫而非妙行!出世始终无一可议者,可谓法门得佛之全体大用者也。夫非应身大士,朗末法之重昏者,何能至此哉!”其著作凡三十余种,总名《云栖法汇》,行世。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454
威望: 2573 点
金钱: 2661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535(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18
板凳  发表于: 2023-11-08 09:18

①缁门:缁(zi),色紫而浅黑。僧衣色缁,故僧伽亦称缁门。
②沙门:此云勤息。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阿含经》云:“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名沙门。”所以沙门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③训诂:把古书中难懂的文义加以注解或考证,称为训诂。
④铅椠(qiàn):古代记录文字的用具。

⑤摭(zhí):拾取。

⑥一人:古称天子为一人,意谓天下的第一人。书云:“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又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⑦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四大是地、水、火、风,为构成一切物质的四种要素。一切万法均由四大合成;四大分散,万法即归于坏灭。由于四大所构成的一切法,没有真实的自体,所以说四大本空。五蕴指色、受、想、行、识。蕴,是积聚义。在此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即是构成生命的存在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五项因素。而五蕴只是随妄情显现,同样没有实体,,所以说五蕴非有。《少室六门》云:“贪爱成五蕴,假合得为身;血肉连筋骨,皮里一堆尘。迷徒生乐著,智者不为亲。四相皆归尽,呼甚乃为真。



”⑧迟重:原指人的言行迟纯,不够敏捷。此处含有沉稳厚重、深藏不露之意。

⑨艴(fú)然:形容生气的样子。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缁门崇行录》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