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华经》的经序部分,当与会大众看到佛陀放光、现瑞等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神变时,都在疑惑:发生什么了呢?大家都认为佛陀在入定,那就请教见多识广的文殊菩萨,衪是古佛再来,应该能解答大家的疑惑。
后来,佛陀也说了,纵使遇到佛了,佛亲自来讲《法华经》,也是稀有的。如转轮王见诸兵众有大功者,心甚欢喜,竟然以顶上髻珠赏赐,这太稀有了。因为这个课题太伟大了,不能轻易说的。乃至佛要讲《法华经》的时候,还有五千离座。
我们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很现实的,佛陀都放光了,过去、现在诸佛菩萨种种超时空的祥瑞,大家都看到了,为什么还不给佛陀解释的权利呢?实际上,佛陀要掂量能不能说的。
文殊菩萨也说了,自己过去亲近无量诸佛,只要现这个瑞相,就是要说大法了。舍利弗尊者更来劲了:“要说,要说。”就在这个时候,有的人业力起来了,生烦恼了,所以佛陀再再地说:“止止止。”
佛陀有广大资粮,福慧两足尊,稍微放一下光,对我们来说,就已经是得未曾有了。佛陀降尊显卑劣身来到人间,降王宫、出生、游四门、出家,这些我们都能理解,因为这都是在我们的思维范围内的,如果佛要给我们现一点佛的威德,我们能接受吗?能理解吗?
所以,我们要掂量掂量自己,我们很可能就是那五千退席里面的一员,早就甩袖子了,“有啥了不起的,你是你,我是我。你不是说了嘛,人人都有佛性,各修各的,你成你的佛,我做我愿意的。”人要倔起来,什么调柔、无我,都忘掉了。
天天讲“无我”,我们能“无我”吗?天天讲和合,我们能和合吗?这个娑婆世界真能给佛陀讲《法华经》的机会吗?实际上,那都是大菩萨制造了一次这样的因缘,佛菩萨在地球上开了一场法华法会。这不是此方世界应有的,也不是此方世界普通众生的品格可以感召的。
我们学到佛了,还是不懂佛,这是很正常的。不懂佛,怎么恭敬佛呢?虽然很矛盾,但是不懂都能恭敬,说明不是这一世修来的,在你这一生的逻辑思维里是没有这个的,而是你过去世的福德、善根的力量。
《法华经》有位菩萨叫“智积”,代表知识是有积累性的,是有叠加的,他尚不理解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的大智是不需要积累的,知识、经验需要积累,但是在宇宙真理面前,知识的积累、逻辑的推理,只能叫“刻舟求剑”。时空是转移的,事物是无常的,是不能拿过去的经验来推论的。
佛陀讲现在我们就处在减劫,虽然众生有共业,但人是会受环境影响的。有福德善根的人,接触了佛法,身心灵可以改变,命运就可以改变。所以,我们学佛,个体生命的改变,能跳出三界才显得那么重要。
佛陀来我们人间示现的是声闻身,声闻身就是跳出三界外。这个三界本身就是众生的业报,一定有三界吗?从佛的理论上说是不定的,但从众生的业报上看就是如此。我们的个体生命可以选择轮回或者解脱,“你可以决定”这个就是变数,是不定法。
如果你皈依了三宝,产生了三皈依、五戒体、八关斋戒体、戒定慧的体,这个“体”是无漏真净的,它是超出三界的,是不受生死轮回的,你就从众生的共业里跳出来了。当你证得这个的时候,站在这个角度再看三界,也可以说三界是不存在的。
所以,佛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这就是从佛的智慧角度来看的。虽然菩萨“觉而有情”,但佛陀来到众生之间,哪怕成佛,也是示现度众生的相,也是有众生可度的,也是希望众生能够离苦得乐的。众生如果得佛法受益,得到法喜了,诸佛还是生欢喜的。
《法华经》这个话题不是常能讲起的,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这个妙法,就是心法。不要说谈佛法的心法了,就是跟自己的儿子谈点交心的话,都很难的。我们不要以为就这样听听,就懂《法华经》了,我们连粗大的“我执”都没有撩拨过,都没有去刺探过,更没有瓦解它,怎么谈“心法”呢?
任何一个时代,因为众生共业的缘故,无上佛法都是很难讲的。如果我们佛弟子慢慢地磨,师徒之间越来越相应了,有可能这个法就真的越来越殊胜了。
真实的佛法是需要实证的,印光大师说:“法无高下,对机者良。”因为众生无明,所以处处执着,不能圆融,处处是“陷阱”。《法华经》是从佛的心灵里流出的妙法,难道佛的其他经典就不是佛陀心里流出的吗?
所以,我们要想圆融地学习佛法,就要真正地洗涤自己的心灵,让心灵越来越洁白、放光。这样一来,无边际的、开放的人生,一定是解脱的状态,一定能赢得佛陀正法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