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天后宫
南沙天后宫(国家AAAA级旅游区),紧临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于大角山东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在天后广场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是为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圣像高达14.5 米,屹立在天后宫广场正中。整座天后宫四周绿树婆娑,殿中香烟袅袅,置身其间令人顿生超凡脱俗的感觉。继续拾级而上,山门的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钟鼓楼内的钟鼓都会按时敲击。在山门的上方为献殿,殿内供奉“蹈海天后”,四海龙王则持玉圭在两旁站立。
天后宫的前身是建于明代的鹿颈村的天妃古庙,清乾隆年间经修复后,定名为元君古庙,抗战时期被日寇飞机炸毁。为顺民意,已故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倡导井捐资,于1994年在南沙大角山重建天后宫,并于1996年5月10日 农历三月二十三举行盛大的开光仪式。
这里是供人们观 光朝圣的好地方, 一直香火鼎盛!
天后传
根据《湄洲志》和台湾《林氏太宗谱》的记载,天后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贤良港。父惟悫(一说名愿),宋初宫都巡检;母王氏,生一男(名洪毅)五女。宋建隆无年( 960 年)庚辰三月廿三日生第
六女,弥月不闻啼声,异之,因名曰默,甚钟爱之。七岁教之学,悉解文义。 10 岁喜静坐一室。 12 岁,有老道士玄通者来其家,授以玄微秘法。十五岁能为常人治病,常渡海至湄洲救助海上遇险船舶。其秋 9 月,父与兄浮海而北,时西风正急,狂涛震荡,女在机织,忽闭睫,神色有异,手持梭,足踏机轴,状如有所挟,母怪其假寐,抚之醒而梭坠地,曰:“阿父无恙,兄殁矣!”俄而父归,言于怒涛中几溺者屡,似有主其舵令二舟相近者,终于父舟脱险,兄舟舵折而沉。次日,女与母、嫂驾舟入海,寻得兄尸。乡人神之,称之为神姑。 28 岁 九月九日 ,别诸姐日:“今日欲远游以畅怀,恨不得同行。”家人漫笑之。逐渡海上湄峰最高处,闻隐隐有鼓乐声,彩云布合,逐不相见。时雍熙四年( 987 年)丁亥,里人建庙于其处祀之。
南岭塔
塔高 45 米 、共 8 层。
据传,修塔的原因大致有四:
1建塔可在视觉上平衡西侧较高的大角山主峰。
2高塔可起“左青龙”的风水效果。3作为天后宫,屹立高处的南岭塔可起导航的作用。
4令游人可以居高临下,和成为该建筑群中其中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天后既为海神,就必应有指路导航的建筑物在此;与此同时,这塔的层数是 8 层,之所以是双数,与其它塔单数的不同,是因为民间传说中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男神仙的代码是单数,女神仙的代码是双数。天后是女神,因此天后宫内,无论是阶梯、瓦楞还是对联的单联(上联或者下联)字数,都是呈双数的。
大角山炮台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国军民在此与外国侵略者殊死拼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炮台在 1982 年被国务院正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大角山炮台这一文物古迹十分重视,专门拨出巨款重修,并于 1997 年香港主权回归前夕对广大游客开放。现在对游客开放的七座炮台分别是:振威台、振定台、安平台、安胜台、安威台、安定台、安盛台(后改名为流星台)等,以及火药局即洋弹药库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