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无知与混淆、夸张与附会,许多中国人佛与仙不分,认为仙就是佛,佛就是仙,或者认为印度佛比中华仙高,这些都是谬论。
实际事实是:原来印度佛是“觉悟”的人,“觉悟”什么呢?就是觉悟印度奴隶社会那套佛教编造的“哲学”的人;仙是长生的人,是中国人的独创,是一门炼养功夫。说白了,都是人,都是两足虫,只是思想有别,寿命长短不一。
仙,是中国古代传说的一种超脱尘世、长生不死并有神功异能的特殊人物。《说文》释云: “ 仙,长生仙去。 ” 《释名·释长幼》云: “ 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 ” 道教特以修炼成仙为信仰,孜孜追求者代不乏人。葛洪《神仙传》云: “ 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人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 ” 把仙人的神奇不凡和孤僻性情描写得活灵活现。史传及道书中,留下了一批仙人的传说,信仰者认之为真,不信者斥之为妄。
佛教创立后,吸纳了婆罗门教的“因果轮回”等等说法。本来婆罗门教把佛教及其他教派都称为“外道”。佛教吸纳了外道的称呼,来到中国后,以“内道”自居,驳斥中国的仙为外道凡夫,自以为自己很高明,不屑追求。佛教将婆罗门教的“三道轮回”扩充改编成“六道轮回”,将这些想象的世界污蔑为“六趣众生”,只有佛才远远超出这“六趣”,只有佛才“了脱生死”了。为此,佛教信徒编造了《楞严》一经,将佛教的“六趣”说成七趣,在一般所说天、人、阿修罗、鬼、畜、地狱六趣外,加一仙道,达到贬低仙家的目的,又以很“内行”的口吻说有十种仙。经言:此十种仙, “ 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 今深山海岛之中,未闻还有此类仙人隐遁,况小乘佛教教主如来佛尚且80岁衰朽病死(吃死病猪肉拉肚子而死),而大乘佛教教主龙树则出现精神障碍自杀而亡!人类要活百岁也属于人上人,显属无稽之谈。
此姑不论。由于佛教非常执着于自己编造的“理论”(实际上是奴隶社会的印度民族的一种求死思想的翻版改造而已,涅槃、业力、轮回等概念并非佛教独创,而是吸收印度土壤的精神毒液后的翻版),受到这类无知思想的迷惑,从骨子里鄙视中国人创立的仙家,认为即使得其道,坚固、不休息,修炼成仙,在佛家看来,亦非“正道”。《楞严》称此类人 “ 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 ” ;又说: “ 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 ” 虽然能 “ 别得生理,寿千万岁 ” ,乃至得神通自在,变化无方,但 “ 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 意思是即使诞寿至千万岁,终归难免一死,不能超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头上安头的自我编造,也就是自己在意识中“画地为牢”,然后又编造一些自以为高明的“哲学”和见识,超出“六道轮回”)。故修仙炼形,被佛门自认为高明的“高僧”,很“不客气地”斥修仙道者为 “ 守尸鬼 ” 、 “ 落空亡的外道 ” ,他们自认为无生无死,死了还可以再死,所以自己非常高明。事实上,包括印度人如来佛在内,在有生之年,连病魔和衰老都丝毫不能抵抗,死后却被活人认为变成了“巨无霸”,这只是印度无知宗教的一种夸张而已。
地球既有形成,亦必难免坏灭,依附地球而存在的金刚石、黄金,又岂能长存不灭?人的肉身,比起金刚石、黄金,极为危脆,欲图坚固,当然困难。道教曾为此探索、实践数千年,其炼养之学,不可谓不精深博杂,但实践结果,终难拿出延寿千万岁的例证。 上述造佛经的人,被中国的传说所迷惑,以为深山海岛中真有寿命千万岁的仙人,其浅薄夸诞之见识,可见一斑。
印度婆罗门教及佛教等等,向来悲观厌世,将超脱“生死”及享乐的愿望,放在死后,不敢也不可能走从色身、物质中觅永生的路径,而到所谓的自心中寻究生死之源,自净其心,灭所谓“生死之因”。由“智慧”观照,所谓“了生即无生” —— 一旦意识上的、下意识的妄念息灭,即有本来无生的“心性”豁露,此性本不生故不灭,本无缚故无解脱,本无染故亦无净,谓之“无住涅槃 ”。这是一种作茧自缚的观点,非生命的东西,本身也是不生不灭的,无所谓生死。佛教认为他们这样的意识训练就达到“永生”了,究其实质,这是生物的一种精神境界,并非生命,所谓的“了脱生死”不过是无稽之谈而已,地球上的人类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具有较高的意识。但无论如何搬弄意识,精神境界本身不是一种生命,难怪有人说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佛教教导人“不贪婪”,其实它是最贪婪的
人生极苦,涅盘最乐,是佛教的中心思想,释迦在世时给徒众们讲的无非是这些道理。
四谛的根本出发点是贪欲,认为一人已得的生命和享受,都是无常不能长保,已得的不能长保,固然是苦,未得的不能取得当然更苦。因为无论出家和在家人都有贪欲,都希望寿命能延长,享受能增进,脱离轮回,实际就是本人得永久保持自己的灵魂,不会因转生为别一人或转生为畜生而迷失本性,处在涅盘中的灵魂安静永生,也就是追求“永死不生”。
据说,得个阿罗汉果,死后便可投生懒汉般的“极乐世界”,不再受生死果报,并有受天人供养的“特权”,很多人出家做僧徒,目的就在贪得这个权利。佛教教导人“不贪婪”,其实它是最贪婪的
富贵人在家纵情享受,只要分出一部分赃物施给佛寺,赃物就叫做净财,得极大的福报。佛经悬有赏格:《上品大戒经校量功德品》云“施佛塔庙,得千倍报;布施沙门,得百倍报”。至于赃物从迫害千百穷人得来,僧徒是不管的。
《智慧本愿本戒上品经》悬出骇人的高价,可谓贪贪相骗,贪鄙已极。照这个经说“施散佛僧中食塔寺一钱以上,皆二万四千倍报。功多(施钱多)报多,世世贤明,玩好不绝,七祖(本身以前的七辈祖宗)皆得入无量佛国。”贿赂报酬如此优厚,难怪追求佛教的无知者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