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2月13日,萧龙友出生于四川雅安,祖籍四川三台县。萧龙友从小苦读四书五经,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功底。小时候,因母亲生病,他经常要去药店问医识药,对中医很感兴趣。后来,他上了成都尊经书院,业余时间读了大量医书。
1892年(22岁),川中流行霍乱,每天病死8000人。萧龙友挺身而出,和一名老中医背着药箱沿街治疗。两人的中草药方,疗效很好,救活了很多人。经此一事,他声名鹊起!
1897年(27岁),萧龙友赴京参加科考,取得贡生,从此步入仕途。他晚清时当过县太爷,民国时任财政、农商部秘书,身居要职。但他从未间断研究医学,中西医都研究,自学成才。公务之余,他经常给朋友看病行医。
1916年5月(46岁),袁世凯病危,长子袁克定邀请萧龙友进府诊治。萧龙友切脉后,诊断为尿毒症,开完方子后,再三嘱托一定要服药静养。
但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不信中医,不让抓中药。弟兄俩意见不合,来回拖到6月6日,中国近代最受争议的“伟人”袁世凯一命呜呼。
事后萧龙友说:“尿毒症必须静养,袁世凯当时内外交困,举国上下一片声讨,心情如何能静得下来?他的死也是命中注定,气数已尽了!”
(袁世凯的灵柩)
1924年11月(54岁),孙中山北上,谋求共和,却突然患病,而且病情日趋严重。请了很多医生都无法断定病因,然后请来了萧龙友。萧龙友检查后,认定是肝癌,已非中医中药所能治,也就没有开方子。
等到孙中山去世后,德国医生进行手术解剖,发现肝部确有硬块,并且断定是恶性肿瘤,证实了肝癌致死之说。萧龙友准确的诊断,轰动一时!
(病逝的孙中山)
1926年,梁启超便血,先后请西医和萧龙友诊治。他到协和医院检测,发现右肾带有黑点,认为是癌症。而萧龙友诊断出梁启超有尿毒症和糖尿病,与肾无关,吃中药慢慢调理就能好。
最后,梁启超听从西医做了手术,割除了右肾。然而之后医院解剖发现,如樱桃般的黑点,其实是血管硬化,而不是癌症。梁启超的便血也没有得到太大改善。此事,引发舆论对中医西医的大辩论,都说梁启超白挨了这一刀。
1928年(58岁),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北洋政府灭亡。萧龙友决定弃官从医,在自己家的兵马胡同59号,挂起了一块牌子——“萧龙友医寓”!
1929年1月(59岁),梁启超于北京协和医院去世。
萧龙友名声大噪,医道精妙,在京城妇孺皆知,受到各界人士推崇,被誉为京城四大名医之首。连当时的德国医学博士,遇到疑难杂症都会请萧龙友去医院会诊。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医能进西医会诊尚无先例!
(梁启超追悼会)
1929年,南京政府公布了“废止中医案”,立即引起全国医界和公众的哗然。
1930年(60岁),萧龙友挺身而出,和其他名医施今墨、孔伯华等人自筹资金,在他自己家里,也就是兵马胡同大院,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萧龙友任董事长,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是中医教育的先驱。
1943年,在抗日战争的压力下,医学院才被迫关闭。
(北平国医学院开学时师生合影)
1949年(79岁),新中国成立,萧龙友虽年近八旬,但仍壮心不已,将自己别号“息翁”改为“不息翁”。他担任全国第一、二届人大代表、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
1953年(83岁),萧龙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86岁),根据萧龙友的提议,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成立了四所中医学院。萧龙友还是中学课本里名医李时珍画像的原型。
1960年10月20日,萧龙友病逝,享年90岁!
萧龙友一生经历,可谓传奇,从政界到杏林皆为名士。医术方面既无家传,又无师承,全凭自学成才,以一流的医术名满京城。他与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并称为“京城四大名医”。
他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他在《整理中国医学意见书》中提到:医药为救人而设,本无中西医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