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植众德本”,该怎么理解?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07
威望: 1549 点
金钱: 3163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921(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1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22:17

0 “植众德本”,该怎么理解?

“植众德本”,该怎么理解?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发表于江西




“系念我国”,同时“植众德本”。植众德本,怎么理解?一般的说“德本”就是说这是以六字洪名为众德之本。这样说也没有错,但是可能还有更深远的一点意义。因为净土法门是普门法门,普摄一切根机的众生。有专门修名号的,那是正因了,但众生根机不一,他可能是修其他宗门教下的,但也愿意至心回向,他也可以在植众德本的范围当中。



如果进一步来说,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的根本还是来自于般若波罗蜜。《金刚经》说,一切诸佛都是从般若智慧里面显现出来的。正因为有般若波罗蜜,才有世间的善法,五戒十善,人天的福报;正因为有般若波罗蜜多,才有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正因为有般若波罗蜜多,才有一切菩萨成就佛果;也正因为有般若波罗蜜多,才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建立。







阿弥陀佛讲他成就净土的机制,跟般若的空慧密切相关,“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这是给他方世界菩萨介绍建立净土的经验,从哪里下手?首先要契证空性。“觉了一切法”,就是要觉悟了达一切法,这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凡夫法、圣人法、心法、色法,都在里面,就是凡是一切缘起的这些法。它是什么?犹如梦、如幻、如响,是自性不可得的,了不可得的,是毕竟空、无所有的,这都是般若系经典不断强调的种种比喻。也就是说,一定要契证到实相般若那个诸法的空性。



空性不是豁达空了。《金刚经》讲无四相,破四相,它是谈空性的,无住是谈空性的,无住当下要生心。生心就是要修一切善法,要发菩提大愿,要用这个愿来引导万行,这叫生心,这样才能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里面从空性当中“满足诸妙愿”,为什么叫妙愿?这个妙愿是从空性里面产生出来的,是真空产生的妙有,叫妙愿。这个妙愿,去满足它,去实施它,就必然会成就像极乐世界这样庄严的净刹。这个般若义是极乐世界的无尽功德的根本。



谈真正的般若就是要谈中道了义了,真空妙有,空有不二,越空越有,越有越空。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咒、无等等咒、大神咒,它就是真空妙有的结晶——“阿”,就是那个空;“弥陀”,就是那个有。真空妙有。无量寿是那个空,无量光是那个妙有,无量寿的真空和无量光的妙有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切功德的根本,跟般若密切相关。所以,修行净土的人,一定还要有一点般若的空慧。







而且,般若的空慧要灌输到我们修行净业的全过程。比如,要厌离娑婆,一定要有空性的思惟。厌离娑婆,从哪厌离开始?娑婆世界,好像我很熟悉,虽然也不如意,我还比较留恋,我还舍不得,虽然苦一点,但也有快乐。怎么厌离?厌离要从厌离自己的身心开始。我们所感召的一切的环境、人事,都跟我现前这一念心相关的,这是业识的心,所以种种的不如意是我们心里变现出来的。



然而我们这个身体,一般人都认为很真实,叫身见我执。身见我执不打破,一切的佛法都没办法修行。身见我执很强的人,叫他厌离娑婆,是绝对不可能的。怎么厌离?他一点空性的思惟都没有。我很爱惜我的身体,这个身体很真实,念念佛,太累了,腰酸背疼,他不想念。会让我身体不健康,我要多休息,我要多活几年。生了病,贪生怕死。



一个对身见我执能放下的人,才能不怕死;一个身见我执很重的人,一定是怕死的。怕死就是我们往生的一个巨大的障碍。一生病了,不是想到求往生,而是想到求医问药,想到有一个秘方,想到多活几年。你有多活几年的心,你哪有往生的心?







《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我们的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我们业力的幻相,自性了不可得的,是毕竟空、无所有的。而且就是这个身体给我们骗得很厉害,我们认假为真,一辈子为这个身体做奴才,我们的主人翁被我们忘记了,我们应该关注的东西我们没有关注,关注那些假东西。这就一辈子忙忙碌碌为他人作嫁衣裳,没有真正地为自己而活着。所以,厌离自己的身心,这就要有甚深的般若智慧——照见五蕴皆空。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四念处也是谈观慧,观属于智慧的范畴。厌离自己的身心,知道自己的污秽、自己的业障、自己的罪恶,进而扩大,一切他人都是污秽的,一切这样的不如意的生态环境……现在喝点水,呼吸空气,都不干净,这是我们每个人贪瞋痴心理的一个显现,不要怪别人,原因都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



进而扩大,厌离我们生存的环境,厌离我们业力感召的一切。就是你的子女、你的孙子,你天天爱得不得了,实际上爱得不得了、舍不得的当下,他就是你障碍往生的东西,轮回的根本,你要在心理上全都放下。没有点般若的空慧能做到这一点吗?他做不到。众生心里牵挂的东西太多了,即便他放下了一部分——有些老居士说:“我什么都能放得下,就是孙子放不下。”







孙子放不下,本质上就是你自己放不下,孙子是你的身见我执的延续,延续到你的孙子那边去了。所以无量劫以来,我们就是在这里斩不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旋火轮,无有穷尽。我们要用般若的慧剑给它斩断,不能有任何的情爱、情执的木桩子系住。“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杨杰居士讲的这两句话千真万确。要断这个“爱重”,一定要“念一”;要念一,一定要断这个贪爱之心,两者是互动的关系。



所以,“植众德本”这简单的四个字义味无穷。



以这样的宁静的空慧的心,在这种空慧的心当中对这个名号的功德、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由衷地神往,这就有功德。把这个系念净土的功德至心回向,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成办往生的大事。



——节自《摄生三愿》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植众德本”,该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