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根不同因缘故,虽在逝多林中,有不见如来诸大神变者亦有见如来诸大神变者
===========================================================
▼▼▼
《华严经》:
如是等一切菩萨满逝多林,皆是如来威神之力。于时,上首诸大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离婆多、须菩提、阿(上少下免,音nou)楼驮、难陀、劫宾那、迦旃延、富楼那等诸大声闻,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如来严好、如来境界、如来游戏、如来神变、如来尊胜、如来妙行、如来威德、如来住持、如来净刹,亦复不见不可思议菩萨境界、菩萨大会、菩萨普入、菩萨普至、菩萨普诣、菩萨神变、菩萨游戏、菩萨眷属、菩萨方所、菩萨庄严师子座、菩萨宫殿、菩萨住处、菩萨所入三昧自在、菩萨观察、菩萨频申、菩萨勇猛、菩萨供养、菩萨受记、菩萨成熟、菩萨勇健、菩萨法身清净、菩萨智身圆满、菩萨愿身示现、菩萨色身成就、菩萨诸相具足清净、菩萨常光众色庄严、菩萨放大光网、菩萨起变化云、菩萨身遍十方、菩萨诸行圆满。如是等事,一切声闻诸大弟子皆悉不见。何以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习见佛自在善根故,本不赞说十方世界一切佛刹清净功德故,本不称叹诸佛世尊种种神变故,本不于生死流转之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本不令他住菩提心故,本不能令如来种性不断绝故,本不摄受诸众生故,本不劝他修习菩萨波罗蜜故,本在生死流转之时不劝众生求于最胜大智眼故,本不修习生一切智诸善根故,本不成就如来出世诸善根故,本不得严净佛刹神通智故,本不得诸菩萨眼所知境故,本不求超出世间不共菩提诸善根故,本不发一切菩萨诸大愿故,本不从如来加被之所生故,本不知诸法如幻、菩萨如梦故,本不得诸大菩萨广大欢喜故。如是皆是普贤菩萨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缘,诸大声闻不能见、不能知、不能闻、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观察、不能筹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别;是故,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诸大神变。
同处忧患,有善藏者重业轻受,无善藏者轻业重受。
==========================
▼▼▼
《大般涅槃经》:善男子,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以是义故,有修习道;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善男子,有二种人:一者、不定作定报,现报作生报,轻报作重报,应人中受在地狱受;二者、定作不定,应生受者回为现受,重报作轻,应地狱受人中轻受。如是二人,一愚二智,智者为轻,愚者令重。善男子,譬如二人于王有罪,眷属多者其罪则轻,眷属少者应轻更重;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智者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愚者善业少故轻则重受。
善男子,譬如二人,一则肥壮,一则羸瘦,俱没深泥,肥壮能出,羸者则没。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服毒,一有咒力及阿伽陀,一者无有,有咒药者毒不能伤,其无咒药服时即死。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多饮浆,一火力势盛,一则微弱,火势多者则能消化,火势弱者则为其患。
善男子,譬如二人为王所系,一有智慧,一则愚痴,其有智者则能得脱,愚痴之人无有脱期。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涉险路,一则有目,一则盲瞽,有目之人直过无患,盲者坠落堕深坑险。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饮酒,一则多食,一则少食,其多食者饮则无患,其少食者饮则成患。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敌怨阵,一则铠仗具足庄严,一则自身,其有仗者能破怨敌,其自身者不能自勉。
复有二人粪秽污衣,一觉寻浣,一觉不浣,其寻浣者衣则净洁,其不浣者垢秽日增。
复有二人俱共乘车,一有副轴,一无副轴,有副轴者随意而去,无副轴者则不移处。
复有二人俱行旷路,一有资粮,一则空往,有资粮者则得度险,其空往者则不能过。
复有二人为贼所劫,一有宝藏,一则无藏,有宝藏者心无忧戚,其无藏者心则愁恼。
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有善藏者重业轻受,无善藏者轻业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