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字知识普及教材(二)―――减笔法(转载) 预测师为人测字时,要想方设法使所报上来之字与求测之事互相协调有所联系,有时候只需要所报的字的其中一部分,其他部分在测字中弃而不用,这种方法称为减笔法。
减笔法正好与加笔法相反,将所测字的某些笔划减去几笔而成为一个新字,然后依据新字进行测字。如“宽”字可减笔划成“苋”字、“见”字;“袍”字可减笔为“祀”;“莫”字可减笔为“草”字。
例如,有一个病人写了一个“申”字去测字,测字者将“申”字去掉是间一竖的两端,便成“田”字,然后再引伸至人体的“丹田”。这种减字测字法,在测字术中也是很常用的。但减笔也不是随意乱减的,既要切中所问之事,还要不改变原字的字形。如上例中的“宽”字,不能减笔成“目”字、“儿”字;“申”字不能减笔成“十”,至使看不出字的原先的形状。
减笔法与加笔法一样,也有五种:减偏旁、减字头、减字脚、减字中间、减字四周。
减偏旁就是去掉所测字的偏旁。如“晴”字去掉偏旁“日”字便成“青”字;“脚”字去掉偏旁“月”字便成了“却”字。
减字头就是去掉所测字的上部,如“吉”字去字头,“士”便成“口”字,“寄”字去“宀”字便成“奇”字。
减字脚就是去掉所拆字下部,如“烈”字去掉字下的“灬”便成“列”字。“暂”字去掉字下的“日”字便成“斩”字。
减字中间就是去掉字中间的一部分,如“未”字去掉中间的一划便成“木”字,“间”字去掉中间的“日”字便成“门”字。
减字的周围就是去掉字的上下左右或四周的一部分笔划,如“闷”字去掉“门”字便成“心”字,“因”字去掉“口”字便成“大”字。
程省在《测字秘牒》一书中说:“凡字不添不减不足以变化。邵子曰:‘当添亦添,当减亦减’,或问何故用添减,余曰:‘此理易明,添乃补不足,减乃损有余耳。’”因此,加笔与减笔都是为了求所测之字有变化,以便测字者能切中求测者所问人事。减笔是将字中的多余部分除去,突出与求测者相关的部分。但减笔法也不是随意可用的。
古代测字理论认为,减笔法不是到了非常时候不能滥用。即使在应当减的时候也只应该稍稍减一点。清代程省《测字秘牒》中说:“减笔一法,非事之当而理之下,不可漫然用之也。凡当减时亦当略减方是。”
也有一种特殊的减笔法,我们权且称之为“选择测法”,即只选择字中的某一部分,包括偏旁,某些笔画。与一般减笔法不同的是,“选择测法”可以利用字中的某一单独部分,不需要单独成字,一般减笔法则是原字经过减笔后成为一个新字,再以此新字为依据来推测人事吉凶。但两者都是只运用了原字的一部分,去掉了其余的多余部分,因此,我们统统称之为减笔法。
选择测法运用得也比较活,凡字中有某些部分可以较好地与求测的事的话,就只用这一部分来测。如清时大兵围建宁,军中有人写了一个“笔”字去请问周亮工,周亮工说:“‘笔’中‘聿’字乃建破之象,预计建宁城可以破。”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大将曹翰攻打幽州时,在城东南角发现一种水中之物,但跑到陆地上来,失去了它本来应该在的地方。况且蟹多足,他们的援兵可能将要来了,我们不能再进发了。再者“蟹”者解也,恐怕要班师了吧。
在这些实例中,测字者分别只选择“笔”字中的一部分“聿”,“蟹”字的一部分“解”来测字,无论是增笔法,还是减笔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设法把原本不相吻合的所测之字与所断之事沟通起来,使测字者能够联系实际情况,为求测者排忧解难。
[ 此帖被永福哥在2012-08-14 13:42重新编辑 ]